假設有一檔股票叫呆雞店,目前股價88元
我手上沒有這檔股票,經過各種分析之後,我願意在80元買進
那麼就賣80元的put,現在是2月,各契約的80put價格分別是:
2月 0.01
3月 0.01
6月 0.17
9月 0.42
12月 0.66
於是我賣6月的80元put,價格0.17,金額是0.17*2000=340
有人就會說,340塊台幣的賣方部位,卡了一萬多塊保證金,報酬率不到又三趴
剩餘日超過120天,覺得很不划算
可是這個策略的前提是:我願意用80元買進這檔股票
萬一真的履約了,這表示88元的股價跌到80元以下了,2000股的價差就是16000元
跌下來本來就是要買,不買就表示80元不是你願意買的價格
至於340元,就當作利息的錢,如果到期歸零,那就繼續賣put,直到履約
履約以後,我手上就有這檔股票了(美國會自動交割,台灣要自己手動)
接著就是是賣call,經過計算後,我願意在100元賣出
各契約的100call價格分別是:
7月 0.01
8月 0.01
9月 0.03
12月 0.14
3月 0.31
於是我賣12月的100元call,價格0.14,金額是280
萬一真的履約了,這代表著我現貨賺了100-80=20元,金額是20*2000=四萬
至於100以上的價差就吃不到了,這就沒辦法了
如果價差算得這麼準,也可以不要做這種策略,直接做價差就好
履約之後,我手上又沒有這檔股票了,於是要買回來
經過計算後,我願意用90元的價格買入,那就賣90put
然後賣call……
這種策略據說在美國很流行
不過缺點是要準備交割的錢,槓桿不能很大
以這個例子來說,2000股80元的股票就是16萬
不管是現金或是融資,到期時必須要有16萬的錢,才可以賣出一口put
否則不該實行這個策略
賣call則是手上需要對應的股票,沒2000股則不能賣一口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