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皆為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1.日文要多好才能來日本工作
只要有辦法用日文面試,並說明你之前的工作經驗應該就能達標了
日文證照其實也不是每家公司都知道
在這點上如果有在日交換或留學經驗會加點分吧
至少公司會確認你了解日本的生活習慣
2.年齡的問題
就個人面試經驗來說,35歲以下都可以試試,35以上就比較難一點
但也不是沒機會。日本it確實是滿缺人的,但只要技能有match到公司需求
年齡不會是太大的問題,當然越年輕會越有機會是一定的
特別是滿31前還可以先用打工簽過來試試
3.學歷的問題
一般來說會看你科系。如果不是台大的話,大部分公司都不太有印象
當然常招外國人的大公司可能會對台灣排名前面的有點印象啦
但是中小型公司的話還是不用期待太多
我自己是自學日文n1,29歲才出社會工作,32歲轉職到日本
之前沒有任何在日留學交換的經驗
也沒有任何練日文口說和寫作的機會
優勢是會寫程式
因為想來日本工作時已經超過31歲了,沒辦法用打工簽
只好很拼的在台灣找,然後直接用工作簽過來
如果真心想來日本工作的話,條件比我好的應該都能試試
以下回到原po的問題,我覺得可以提供一些方向給原po參考
1.是否有鎖定的公司產品/服務、公司型態、雇用型態、工作地域
比方說你是要找正社員還是契約社員,大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
想在東京人擠人還是鄉下趕公車。每個項目的選擇都會影響到你
求職時的篩選條件與生涯規劃,像通勤、福利厚生、薪資、特休
、工作氣氛等等。如果沒有在日經驗的話這些思考結果也是在面
試時說服公司你能安定留在日本的理由之一
2.是否有辦法準備日文面試
包含寫履歷、職歷、準備一般面試問題、技術問題
主要是技術問題,因為你必須了解日文的名詞
舉例來說,router在日文的念法是ルーター,
你用標準的英文念面試官一時間會反應不過來
還有就是原po現在在煩惱的,算是職涯規劃,這也算是面試的必問題
3.是否了解日本和台灣對於工作內容和職位稱呼上的差異
就像原po說的,日本沒有mis工程師這職稱,但有インフラエンジニア的職位
工作內容會包含一部分台灣的mis工作內容。即使原po不愛寫程式,但是否能
接受インフラエンジニア的其他工作內容,或者如何讓台灣的工作經驗可以
變成面試的優勢是原po應該要思考的
4.是否了解日本的求職管道
日本有日本的玩法,網路也滿多資料了,就拜google大神吧。
5.是否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我有和同事稍微聊過,就職對日本人來說其實都不太容易,更不用說外國人來
日本工作。當然有人運氣很好,只面了幾間就遇到彼此看對眼的公司就上了。
以我來說,我是在職準備,一個月大概面試2間左右吧,花了9個月才拿到內定
求職的壓力其實不比台灣小,特別是心理方面
另外分享一個個人看法
如果書審有過很多間的話,通常代表你擁有的技術/技能是有符合市場需求的
面試沒過原因很多,扣掉一些客觀因素(技術不足/不符、語文能力、簽證等)
更多的是和面試官電波不合等莫名奇妙的原因被刷的
所以如果書審能過的話,剩下的就是找到能和你match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