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好像有點長,可以由小標題挑可能有興趣的部分。
「誰向けの話?」
「關於身份」
「關於學歷」
「關於挑選工作與對海外工作的想法」
「如何準備面試」
「關於就職的心得」
「關於努力固然重要,但選擇更重要」
先說背景,今年超過30歲,大學畢業後,當完兵,在台灣製造業營收200位左右的公司工
作三年半。接著到日本唸一年別科,畢業之後運氣很好的拿到総合電機・電子・機械関
連業界20位左右公司的內定,目前是在日本工作的第一年。
當初在決定留學以及就業時在版上獲得不少幫助,
希望自己的經驗能為板上有點貢獻,並期待對版友也能有些幫助。
「誰向けの話?」
在台灣有工作經驗正在猶豫是否要離職去日本念書 or 就職的工程師。
應屆畢業生。如何準備面試的部份可能在新卒採用方面可能有一點點幫助。
「關於身份」
在台灣申請到留學簽證之後前往日本,在適應學校的半年後開始打工以及準備面試。就職
的途徑是中途採用,換句話說是找有工作經驗的經驗者。在留資格是從學生簽證轉成技術
・人文知識・国際業務資格的工作簽。
「關於學歷」
學士跟碩士都不是四大四中的EE,在台中以及台北念書,再下個就是日本。在日本念別科
的時周圍大多數都是年紀比我小,以升大学或大学院為目標的同學。少部分的6、7人是和
我有一樣,有一段工作經歷後以Gap Year 或就職為目的來日留學。修業之後就我所知除
了我以外也有不少人也都成功轉換簽證。重返學校本來以為可以輕輕鬆鬆享受校園生活,
不過事實上是一直讀書,一直考試,考到我懷疑人生。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大學教授,因為
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所以能學到在學校外的社會不會和你說的事,在與公司的應對進退
方面受益良多。
「關於挑選工作與對海外工作的想法」
外資系和日本企業是一個分界,這兩個的準備方式完全不同。對比另一個只投外資系的同
學,我們互相都沒經歷到對方說的事,甚至連最後跑簽證流程都不一樣。因為我知道自己
的斤兩,不是在台灣就能在國際級公司自由遊走的角色,當然不會有在日本突然就變可以
了這種事,所以在日本也就只鎖定日本企業。
另外,在挑選公司時可以參考公司的CSRレポート,基本上較有規模的公司應該都有。從
這當中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經營,労働基準法第36条的相關規定應該也會在CRSレ
ポート裡應該提到。可以特別注意公司對36協定執行的多徹底(月45時間・年360時間),
如果働き方改革有寫在CSR裡面就能放心一點點,實際的規定應該會優於労働省。
誠如其他篇關於日本工作的討論,日本工作薪水不比美國高,從其他人的分析得知新加坡
可能還更好一些。自認不是人們口中說的只要提到日本就什麼都好的那種人,只是環境允
許讓我有多一個選擇,可以去試看看別人口中的日本職場是什麼樣子,覺得這也是很好的
經驗。另外也是覺得,都花了這麼多時間和成本學了日文,如果沒有用一下感覺很可惜。
如果和我當時一樣,在面離即將離開日本的壓力下就職,或是沒有鎖定好志願的話,一定
要下定決心訂下下限條件比較好:院卒年収500↑,且不比原來的工作還要差。畢竟移動力
也是競爭力的一種證明,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我相信以台
灣優秀的大學教育,並且多學一門語言,絕對值這個價值。
「如何準備面試」
雖然在台灣也是用人力銀行,但除非公司本身的招募就是使用人力銀行系統,否則我偏向
透過公司自己內部去投履歷或寄信給HR,這樣能減少等待的時間。
基本上和台灣準備面試其實差不多。不同的是書審變得要花更多時間準備,需要準備以下
三個東西:
※入社希望
※自己PR
※職務経歴書
這三個東西各自的寫法以及要點都有很多範例和分析,對新卒就職而言,這三樣是很重要
的一部分,可以參考網路上的講解。
這邊提一個在寫入社希望時個人覺得滿有用的材料。以公司的角度來說,他想透過入社希
望來知道你對公司了解多少,你的經驗和公司未來發展會有什麼連結。CSRレポート裡面
會介紹公司的概要,目前主力的營業事業群,哪個最賺錢以及對人才的投資方針。可以參
考公司的中長期目標與自己的專業做連結,拉近與公司的距離,這樣他們比較好想像你的
未來和公司目標是不是在同一個延長線上。
自己PR我是以人格特質和工作性質出發去介紹過去的工作經驗,感覺像是職務経歴書中擷
取部分來講一段更完整的故事。個人的意見是這個項目被創造的原因應該是為了避免有人
因為想太多,掩埋自己的優勢。如果有顯赫經歷的可以在這時候聚光燈一下。
書審過後就會做線上測驗,SPI試験或玉手箱。通知信中有帳號和WEBでの適性検査的網站
,那時候有針對題庫反覆練習。面試準備的後期都是寫題庫和練習面試交替進行中度過。
但是因為測驗有時間限制,真的來不及作答,完全沒看過的題目光看懂題目要幹幹麻就花
快一半的時間了,考完的結果感覺不妙。這部份我覺得我做的不好。
「關於就職的心得」
以下是半年就職過程以及工作一年的心得,主要是針對「職場生態」來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這個是比較偏向個人感受和經驗的題目,或許和其他人的感受不同也說不定。
我相信到哪裡都有雷的工作,就像哪裡都有江湖一樣,遇到了就只能認命。會有坎坷受挫
的時候,也會剛好有貴人拉你一把。但無論如何都要分辨正邪,要名門正派為目標。
這個世界在10年前或是更早之前就被逐漸抹平,全球化下的結果就是很難再有一個產業能
在同一個區域內從研發到生產全都有。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衛星產業
被時代的洪流散佈在各個區域,造就了對求職者相對優勢及相對劣勢的就業市場。這裡相
對優勢的指的是「核心產業」與「衛星產業」是如何分佈這件事。
我所認知台灣的硬體工程師的發展劇本大多都是系統廠→IC Design House→C前面兩
者在技術發展的Roadmap中分別是最核心和最外圍的部份。在技術發展的Roadmap中時常是
IC Design House作為領導者,系統廠依照自己的能力與客人性質看要跟多緊。
系統廠與IC Design House的關係像是加盟門市和企業總部的關係,不同地區會有不一樣
的發展。加盟門市隨著時間的累積,開始慢慢能獨當一面,雖然知道總部能解決問題,提
的方案很有效,但不知道中間的過程是什麼,這些內容可能都在區域經理的工作能有所累
積,區域經理的當久了漸漸的就知道企業總部裡面在做什麼。
在台灣系統廠就像門市店長一樣,雖然已經獨當一面,能處理大多數加盟門市的業務,知
道要訂多少貨,能把東西順利賣出去並且不賠錢。工作上更新的技術都是總部覺得加盟門
市需要知道的知識,雖然一直有進步,但無法跨越級距,等級原地踏步、薪資也是(如果
找不到工讀生的話,店長就要下去輪夜班QQ)。的卻店長的工作很重要,但如果對核心的
工作有所好奇,想要往核心的工作前進,但又缺少區域經理這個歷練的話,這中間就會豎
起一道高牆,陷入無法越過高牆,又不得其門而入的窘境。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他們自有一套玩法的影響,還是因為他們錄取你就從零開始教的訓練模
式,業務難易度很全面。有一樣是負責案子的工作(A),針對客戶的需求設計開發,工作
內容不外乎EVT,DVT,PVT那些的。
除此之外,會有另外一類的工作是支援案子開發工作(B),除了重視商品之外,也開發產
品設計時需要的技術。
另外就是對客人,把者兩群人串起來比較偏管理的工作(C)。
因為有這三種工作等於是有三條主線在跑的感覺,A,B,C裡面就容易對到符合自己的工作
,可以去挑戰比現在會的再「更難一點點的工作」,自己決定往前的方向後公司會有資源
可以協助你往下一個階段走。職場發展會在再更多元一點並且也比較好想像未來的樣子。
在疫情影響下這個世界又會有一波轉變,全球分工這個模式或許會讓全球據點的布局策略
有所改變。「核心產業」與「衛星產業」的版塊移動是未來可以期待,好像可以看到之後
回台的一線曙光。(耳邊響起,走你え路,走你え路,你對我說,但是你要が回來え路,
放在心中。)
「關於努力固然重要,但選擇更重要」
最後想用對這句話的解讀最結尾。
可能有人說"選擇更重要"→幹話,我猜他的意思應該是說這個根本不用別人說,如果可以
選,而且知道選哪個好誰不想選更好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滿贊成他的的想法的,其實多半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選了什麼。我覺得
這邊講的選擇是比較偏向緣份到了,自然而然就變這樣的那種選擇。但我認為這個自然而
然是有因果關係的,因為看事情的心態、對自己的自信心與對未來的期許,最後造就這樣
的選擇。而且我相信不管對選擇的結果滿不滿意,因為已經試著做出改變了,所以一定是
不會令人後悔的選擇。
努力這個部分,我想我是統計學的常態分佈95%裡的一般人,我想如果你是最頂尖的前2%
,應該不會有一絲猶豫就出國,會覺得這和呼吸喝水一般簡單;如果你是後段班的2%,應
該不會有這個煩惱。那我就大膽假設我們都是普通的一般人。
既然說是普通,那也許不是超級優秀,但是絕對也不差。
在找工作和準備的過程中受到挫折、沮喪、失望時請別忘了這樣提醒自己。
希望這篇心得分享能帶給正在猶豫去日本留學或就業的你/妳,更多自信與勇氣。
首PO,如果文法或排版問題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