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起因】
日本的轉職在板上雖然有看到一些,不過好像沒有看過法務的轉職
如果要限制在台灣轉職到日本,可能光人數就沒有很多,
如果再加上年齡(已經快要40)的因素就很少了吧
所以雖然不是ptt上面說的至少千萬年薪,
還是跟大家分享看看
也許可以給一些人一些可參考之處或是一些勇氣
【背景】
台灣法律系/會計系雙學士 法研所碩士
台灣律師(登錄中)/會計師(未執業)
日本一橋大學法學碩士
轉職前工作經驗:不含兵役及途中留學,三年9個月(台灣國內大型法律事務所)
年齡: 接近40
【轉職動機】
其實我對前工作沒有什麼不滿,也非常感謝前工作的老闆途中願意讓我
留職停薪到日本留學
但是因為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女朋友,
某部分為了結束遠距離,某部分為了過去以來的在日本工作夢想
就開始了相關的轉職活動。
【經過】
其實看了我的年齡跟工作經驗就可以知道,我相較於自己的年齡,
社會人的經驗真的是蠻短的,這在日本的求職尤其是個硬傷,
因為我本來的想法是要從事學術,所以後來的留學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第一次非交換學生的留學算是失敗收場,之後為了準備考試也蹉跎了
一些歲月,所以雖然我帳面上的學歷跟資格好像很好看,但是經驗算沒有很多
而且可能也不是真的那麼優秀 XD
【2021年】
2021年正當我在日本留學快要畢業的時候,我才開始著急要開始找工作,
因為當時對整個轉職市場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一開始完全是想著說
要延續我在台灣的律師經驗,看能不能找到日本的事務所裡面的外國律師職位
但一方面聽了一些日本人的經驗,登錄了主要三間轉職網站也試試看一般公司的法務職
1.MS-Japn 應該算文組工作的大手網站,整個介面也方便也蠻容易懂的,
介紹過來的職缺也真的還算不少,中小企業到大企業都有,
但是我大概丟了10家的履歷只有一家跟我排面試,而且嚴格說
人家要找的是中國律師不是台灣律師(然後其實面試居然被我睡過頭錯過了
......)
2. C&R legal 據說要找日本事務所這家是有最多職缺的地方,不過這家
Agency 跟上面的不太一樣,你分到的agent夠不夠力還有夠不夠積極很看運氣,
我登錄了兩個月她沒有介紹我半個工作 @@
大概到第三個月才第一次介紹我工作,而且也不是薪水很高的工作
然後事前跟我說對方對我的評價很高,結果面試完沒幾天
很簡單的說我經驗不太夠所以就沒下文了,
讓我對這個agent實在不是很有信心 @@
事後想想這家應該是適合「日本」的律師,外國的律師他們大概幫不到忙
只能建議我要不要考慮當事務所法助(但基本上那是一個普遍薪水不高
又很容易碰到天花板的工作)。
JAC recruitment 這家規模應該也蠻大的,其實本來我也沒有登錄這家,
但是因為他們有agent直接從linkedin聯絡我所以我就順著登錄了。
這幾家在我還在日本時,MS Japan比較積極一點,但是也許是三年的那個基準(面會提到)
又或是因為疫情關係人事稍微有些凍結,所以介紹我大概10家只有一家有面試,
其他的連書面都沒過。 JAC介紹我差不多5家,但是也沒有半家成功過書審。
後來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精神,自己丟了日本大概10家比較大間的律師事務所,
因為感覺他們比較會有可能有外國律師的職缺。
但我必須說,不論是高度人才的加分條件,或是要找事務所的職缺,
台灣律師真的比不過中國律師......
我這句話其實有點語病,不論客觀或主觀,我覺得台灣律師應該絕大多數
法學素養或對法條的理解能力,都贏過中國律師,但是日本的大事務所
寧願要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中國律師,也比較不需要一個有台灣事務所經驗的台灣律師
這真的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當然有些我後來才發現的方法但大方向真的是這樣)
10家事務所有2家給了我面試的機會,我自己面試的感覺也不差,
甚至有一家還直接安排三個合夥人跟我面試,但後來還是只能收到「健鬥」卡
不知道是自己真的條件那麼差還是疫情真的有關,
但2021年的經驗,總結來說就是一段讓人沮喪又難過的經驗。
【2022年】
因為女朋友沒有因為我無法找到日本的工作就拋棄我(?),隔年我又燃起了想再試試看
的念頭,除了私人因素外,一方面也覺得現在要是不試,以我的年紀大概會越來越難。
但具體行動比起我原先預想的還早。
一開始單純是linkedln有另一間外商的agent問我對日本的工作有沒有興趣,
要約個時間談談,想說聯絡我的感覺是個畢業沒幾年的妹妹,想說給人家的機會
就約時間談了。
沒想到一打開zoom出現的是光頭大叔 XD 還馬上霹靂趴啦都是英文,
喂...這根本詐欺吧!!!
不過抱著反正當作經驗也不錯就投履歷試試看了。
【工作一-機器人新創A公司】
介紹給我的工作是一間新創公司,感覺未來是有些前景,背景算有些外資
所以不像日本一般公司,中午還有專門廚師料理的多國料理吃到飽(這的確有些吸引我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