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新體驗-原來AIO電腦也能自己DIY

作者: lkklkksppspp (索爾)   2014-05-30 21:43:05
網頁好讀版(01):http://ppt.cc/7bJp
========================================================
身為一個MIS工程師,被親戚朋友請託幫忙組裝電腦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沒想到這次要幫忙組裝的,竟然是ALL IN ONE的電腦
一開始我還以為我聽錯了,還在跟朋友確認他有沒有講錯啊,ALL IN ONE電腦哪來的DIY
他就跟我說,那個可是Intel在歐美組裝市場熱銷的產品
朋友就叫我先去Intel官網研究一下LOOP LP-2150,等東西寄來了你就知道了
於是我就去google了一下,查到下面的網址,果然朋友所言不假,果然有這個產品
http://ppt.cc/VNpC
之後過了數天後,朋友拿著從國外寄來的設備來我家準備請我幫忙組裝了
箱子大小看起來就跟一般電腦螢幕的大小看起來差不多
http://imgur.com/iBLyHRp.jpg
東西到了當然是馬上開箱嘍,開箱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說明書、線材跟一個不知道裝了
什麼東西的盒子
http://imgur.com/pMMkkXk.jpg
再往下開箱,原來紙盒內裝的是散熱器,說明書底下還放著腳座
http://imgur.com/XoEP4RO.jpg
散熱器近拍,看了下logo,原來是台達電的產品
http://imgur.com/tuXgxcZ.jpg
AIO主機腳座特寫,鋁合金腳座的質感非常的好,用料也非常扎實,重心也非常穩固的感覺
http://imgur.com/vc6AYDE.jpg
150W的變壓器,好險美規跟台灣用的插頭是一樣的,不然還得找轉接器那就麻煩了
http://imgur.com/DXhWtcn.jpg
變壓器近拍,19.5V、7.9A大瓦數的變壓器,不怕功率不夠推不動電腦了
http://imgur.com/xDWtUdR.jpg
繼續往下開箱,下面一層放的當然就是主機本體拉
http://imgur.com/ifYU5wv.jpg
背面照特寫,廠商貼心的整個背面都包上保護膜,以防止組裝過程造成背面刮傷
http://imgur.com/yaNq9FU.jpg
正面照特寫,21.5吋的螢幕,主機搭配的是友達面板,正面當然同樣有保護膜,以防止組
裝時刮傷了螢幕
http://imgur.com/x7sOEqF.jpg
當然,只有主機是無法使用的,另外準備了其他DIY零組件如下
CPU:Intel i3-4340,原本朋友是想用i7-4770S,但問來問去就是找不到,朋友又急著用
電腦,要從國外買回來的話又來不及,只好先買個4340擋一下嘍,日後有買到4770S再來
換吧,可能會有人問,那位啥不買i5或i7的cpu呢?因為主機的設計就是要薄,所以散熱器
支援到TDP 65W,再上去雖然板子可以支援更高TDP的CPU,但就必須更換更大顆的散熱器
才行,可是因為超薄設計裝不下去大更顆的散熱器了,所以只好先買目前i3最高等級的
4340先頂著用,i5跟i7的TDP都超標了
主機板:H87TN,Thin mini-itx架構,主機板高度幾乎只有mini-itx的一半(25mm以下)
,這種架構的板子可以讓主機更加輕薄
記憶體:朋友本來打算購買2條8G的記憶體來用,但目前記憶體價格一直高漲,所以說服他
先拿舊的4G記憶體頂著先,等日後記憶體降價了再買來更換就好
硬碟:PLEXTOR M6M 128G+WD 黑標7200轉 750G,都自己DIY了,SSD+2.5吋硬碟的組合這是
一定要的,這樣才能突破傳統AIO機器速度慢得要命的宿命阿,但當時去買M6M時我都傻眼
了,現在廠商包裝也太精簡了吧,連個彩盒都沒有,包裝實在是太陽春了,實在是令人覺
得很誇張阿
光碟機:吸入式光碟機這是一定要的啦,用的是筆電規格很好入手,這樣不用買某大廠的
AIO也能擁有吸入式光碟機拉~~
無線網卡:無線網卡+藍芽的複合卡,一卡就搞定兩種無線通訊實在是很方便
http://imgur.com/xMOUZPg.jpg
接下來就要開始組裝了,但沒組裝過該怎麼辦呢?剛好之前搜尋到的intel介紹網頁剛好有
放置組裝影片,於是就拿來當作組裝的參考嘍,說真的,intel這個組裝影片真的做的不錯
,各組裝步驟非常的詳細,真想學會這種拍攝技術阿
http://www.youtube.com/embed/wwFgvj2bEDA
接下來就照著影片的步驟開始做嘍,真不愧是國外評比最好拆裝的DIY套件,如影片所上所
示範的,在鬆開背蓋上5顆螺絲後,用起子頂住金屬底座,另一隻手順勢將機殼往上一拉,
就可以把背蓋拿起來了,實在是非常的容易
http://imgur.com/izgn6rm.jpg
背蓋拆起後如下圖,後殼上鍍有電磁波防護的金屬塗層,可見intel的安規標準是非常高的
,主機上簡易的架構,也讓人感覺是可以輕鬆組裝的,不像一般市售AIO不是非常難拆,不
然就是拆一層又一層才能把東西安裝上去,實在是令人覺得天差地遠啊
http://imgur.com/ovZS0Js.jpg
非常貼心的設計,每一條線材上都標明了它的用途,讓組裝者能很清楚明白的知道這條是
什麼線
http://imgur.com/TSMEA1B.jpg
先將散熱器的黑色腳座取下,準備裝到主機板上,這邊稍微說明一下,經仔細研究才知道
,那兩塊白白的原來是導熱雙面膠,是用來將腳座黏在主機板上的東西,不然沒固定套上
去主機板一轉過來腳座就掉下來了,一開始還傻傻的不知道,還想說怎麼設計成這樣,後
來才知道是自己笨,沒用到這兩塊雙面膠,難怪固定不起來
http://imgur.com/fk3oUkQ.jpg
撕下雙面膠後,將散熱器黏在主機板背面做固定
http://imgur.com/SLRmqB6.jpg
腳座固定好後,翻回正面將SSD鎖上
http://imgur.com/METVB5s.jpg
再安裝無線網卡
http://imgur.com/vFwYM3H.jpg
裝上記憶體
http://imgur.com/mq4aLPy.jpg
最後裝上CPU,注意CPU安裝的方向,很輕鬆的就完成主機板上零件的安裝動作
http://imgur.com/JvuIOmK.jpg
最後來一張大合照
http://imgur.com/pNKBIUo.jpg
再來把擋板裝到主機上,比起一般主機板的擋板幾乎低了一半
http://imgur.com/NUz4lpG.jpg
之後把主機板放到主機上,鎖上四邊四個螺絲即可,安裝非常的簡單
http://imgur.com/8gaRPDl.jpg
主機板固定好後,擋板這也來照一張,該有的輸出都有
http://imgur.com/tZUt1uw.jpg
接下來來安裝光碟機,先在光碟機後方鎖上固定腳座
http://imgur.com/86XvPbz.jpg
再將光碟機鎖到主機上,這邊發現一點,因為光碟機這邊底座不是平的,所以再將光碟機
插入軌道時,要將光碟機的屁股稍微抬起來一下,才能順利將光碟機裝進去軌道內,不然
光碟機會卡住裝不進去
http://imgur.com/DcS6dFz.jpg
再來是硬碟,先將2.5吋硬碟架取下鎖上硬碟,大家可能會問,為啥硬碟是背面朝上?
因為背面朝上螺絲孔才對的到,我猜原廠的用意是可能是要幫助散熱吧,讓發熱面朝上以
利讓熱流被風扇帶出去
http://imgur.com/fdKXBaL.jpg
相關硬體安裝完畢後,再來就是將所有的線都接到主機板上,因為各個線上面都有很清楚
的標示,所以很快就把所有線材都接好了
http://imgur.com/CzFMIL6.jpg
但在接線的時候,在接LVDS線時,就被自己的小聰明給誤了,看影片中示範人員在安裝
LVDS線時,是先拆掉LVDS線上面的喇叭再裝,我當時想幹嘛拆掉喇叭這麼麻煩,直接裝不
就得了,後來才知道不拆喇叭因為中間空隙不大,變的很難施力,後來還是乖乖拆掉喇叭
把LVDS線接上後再把喇叭裝回來
http://imgur.com/zk0dHes.jpg
再來將散熱器放上去,只要把固定的六個螺絲 (CPU周圍4個、散熱器右邊2個)鎖好就可以
了,非常的簡單,比一般桌機的CPU風扇好裝N倍
http://imgur.com/SMJl06T.jpg
最後在使用套件內附的整線工具將線材整理一下,以免蓋上背蓋時卡到線材導致背蓋關不
起來,我個人整線的重點是,散熱器鰭片附近最好不要有線材以免影響散熱或是線材被散
熱器燒斷,畢竟散熱器上面是相對高溫的,記憶體附近也將線材排開,以免卡到系統風扇
http://imgur.com/g89p0K7.jpg
最後把背殼上系統風扇的電源接上後就可以蓋上背殼了,蓋上時還差點忘記拿掉背殼上的
光碟機檔板,好險蓋上前有發現,不然背殼鎖好後再發現光碟機沒辦法用再來拆掉拿檔板
這就糗了
http://imgur.com/9ACaXJw.jpg
蓋上背殼後,將背殼上的5個螺絲鎖上後就可以開始準備來裝腳座了
http://imgur.com/b1Yd5xd.jpg
腳座安裝也超級簡單,腳座四個孔套進去之後往上推,再鎖上中間那顆手鎖螺絲
http://imgur.com/yOV2won.jpg
最後在把腳座扳下來就完成了,底座也非常貼心的有兩塊防滑墊,讓底座更加的穩固,不
會因為稍微碰撞就讓整台機器倒下,導致主機受損
http://imgur.com/kPyscQU.jpg
組裝完成,可喜可賀
http://imgur.com/185X47B.jpg
側邊特寫,電源開關與光碟機側,主機厚度實在是非常的薄,最厚的部分大約也只有5公分

http://imgur.com/8OWoLvQ.jpg
吸入式光碟機特寫,有了吸入式光碟機感覺等級就是高了一等
http://imgur.com/B0HaRiZ.jpg
另一邊特寫,有一個讀卡機槽、兩個USB、耳機、麥克風插槽各一個
http://imgur.com/IyvvtYf.jpg
接下來就是試著開機嘍,一按下電源就看到熟悉的開機畫面,也讓擔心會組裝失敗的我,
頓時放心不少,還真怕電源鍵按下去,結果機器開不起來阿~~
準備安裝系統前,先進BIOS看看有沒有要調整的
http://imgur.com/MAl8CpC.jpg
裝了SSD就是不一樣,三兩下作業系統就裝好了,之前開機可能需要去倒個茶,回來還沒好
,現在可能屁股還剛離開椅子開機就開好了:)
http://imgur.com/zppDzxh.jpg
試試基本的WINDOS體驗指數也有高水準的分數,本來以為只有內顯可能會跑出很低的分數
,沒想到新一代intel的內顯竟然能跑出超水準的6.6分,實在是超出我的意料之外
http://imgur.com/DMyBz0w.jpg
把這個訊息告訴朋友後,朋友就要我測試顯卡看看,看這台有沒有辦法讓他們家小朋友
玩遊戲,手邊剛好有之前測試顯卡的快打旋風四測試軟體,於是就裝來跑跑看,沒想到
在1920*1080解析度下,特效全開竟然還有43.66的FPS,雖然還不到高標的60FPS,讓也
讓我感到吃驚了,沒想到現在的內顯進步到這種程度,跟早期內顯那種差勁無比的效能實
在是天差地遠了,看起來還勝過某些有獨顯晶片的的大筆電了,這樣看來除非要玩重3D的
單機遊戲,朋友的兒子要玩wow、lol甚至暗黑三這類的網路遊戲應該都沒啥問題,這個測
試也打破了我一直認為AIO電腦只能當文書機,沒辦法拿來打電動的迷思阿
http://imgur.com/0sXGRx2.jpg
AIO電腦若搭配無線滑鼠鍵盤,便可簡單的打造出一個清爽的作業空間,對於苦惱電腦線材
很多不好整理的人,真是個完美的搭配
http://imgur.com/mOn4UHt.jpg
主機的背後與一般的傳統電腦相較下就更是天差地遠,在有無線網路的環境下,背後就只
有一條電源線而已,跟傳統電腦後面一大堆線的狀況相較起來,可以完全擺脫一堆線不知
道該怎麼整理的問題,對於討厭一堆線纏來纏去的人,可謂是一大福音阿
http://imgur.com/fuV7ZSa.jpg
開箱小心得:
可惜朋友的小朋友吵著要用電腦,在幫朋友裝好系統之後電腦就被他拿回去用了
沒辦法留下來再好好的把玩幾天,實在是覺得很可惜啊
這款LOOP公司幫INTEL代工生產的LP-2150 ALL IN ONE電腦套件作工真的非常的嚴謹
並加上DIY的設計,拆裝也十分方便,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自己決定電腦的規格
因為使用的都是一般桌機的零組件,可獲得真正桌機的效能,再也不用受限於市售AIO大多
使用筆電規格的硬體效能往往是一般桌機的一半,市售AIO想自行升級,還可能遇到無法自
行拆裝的困擾,需要專人或送回原廠處理,還要再被收一筆費用
從另一方面看,AIO電腦節約空間的便利性,及國外設計的美感
實在是很適合放在桌面狹小的辦公室或者是一般居家客廳當作擺飾,或當一般家用電腦也
非常的適合
經過這次協助組裝後,老實說也讓我也心動了,正好家人之前吵著說要一台新電腦,一直
沒時間裝,當下覺得這個似乎蠻適合家人用,但又擔心價格是否會太高昂,在詢問朋友價
格後,裝起來的價格甚至比一般套裝AIO電腦更便宜,但得到更好的效能,也讓我暗下決定
也要幫家人組一台來用了
之前總是潛水看別人的開箱文,這次拿到這麼特別的東西,終於讓我一圓發開箱文的夢想
雖然寫得不是很好,加上文中照片因為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可能拍的不是很好
就請各位大大多多包含拉,小弟就分享到這邊為止,謝謝各位的觀看嘍
作者: michaelchen1 (麥克麥克)   2014-05-30 22:00:00
超酷的XD竟然這也能DIY
作者: mihonisizumi (中原岬マジ天使)   2014-05-30 22:55:00
好有趣 好想自己組臺玩玩XD
作者: laputaflutin (很恐怖,不要問)   2014-05-30 22:59:00
最近打算組小台主機, 看到這個好心動= =+
作者: lkklkksppspp (索爾)   2014-05-31 02:22:00
想知道價錢的朋友請發信給我 我再一一回覆 謝謝
作者: dsa452632002 (IceButterfly)   2014-05-31 12:06:00
http://tinyurl.com/p8n3x3k 不知道入關跟運費多少$$
作者: notmuchmoney (真的不錯....)   2014-05-31 20:02:00
完全是向某牌致敬的產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