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就照片的時候,才翻出來早些時候幫同事長輩組裝電腦時所使用的機殼紀錄照片
儘管不是非常符合自己在選購 ITX 機殼時的胃口,不過還是發一篇有點虛弱的開箱文
給有打算夠購入這款機殼的朋友當作參考。
同文發表在小弟部落格 : http://bit.ly/1tAahVc
![]()
![]()
外包裝和薄薄的安裝手冊
![]()
機殼本體
![]()
外殼有髮絲紋,前面版提供雙 USB 3.0 接口以及音源孔
![]()
側板進風口,提供顯示卡散熱較佳效果
![]()
機殼背部一覽
![]()
機殼底部風扇進氣口提供抽換式濾網方便清洗
![]()
另一側的機殼有透明壓克力側板
![]()
靠近顯卡位置的進氣口,濾網用軟磁鐵吸附在機殼內側,方便拆裝清洗
![]()
卸除所有側板後的內部一覽
![]()
前面版採用扣押式接頭,靠近上緣位置,左右輕壓就可開啟掀開面板
在 14cm 風扇位置同樣有可拆裝的濾網
![]()
移除機殼背後左下面板,可以看到機殼提供 2.5"、3.5" 各二的抽取架
![]()
![]()
硬碟架的材質較軟,架上有卡榫,不需要額外透過螺絲固定 HDD/SSD
![]()
機殼內的線材全部黑化,USB 3.0 連接線使用扁線設計
![]()
裝上 SSD/HDD 之後的後樣子,不過接口的位置並非在同一個平面
電源線安裝上會有點困擾,尤其如果同時安裝兩顆 SSD,又不是雙直頭電源設計的話
沒辦法用單條電源線搞定
![]()
由於機架設計,電源的置放要用抽拉式
![]()
需要先將電源裝在固定框架上頭
![]()
先將電源線放住機殼中,再將本體推入
![]()
PSU、HDD、SSD 裝配完成後的樣子
![]()
主機板放置的位置在二樓的正中央
![]()
配置完成後的簡易走線
個人是覺得機殼設計在空間上並沒有妥善運用,稍微有一點點浪費
不過相對在走線的時候,也有較多空間,比較讓人困擾的大概還是 SSD/HDD 固定架
的部份,尾端連接電源/SATA 的接頭位置並未在同一個平面上頭
SSD 兩個固定架的間殼太接近,固定的時候要費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