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這個標題發個廢文, 順便說明為什麼TBT很少見
Thunderbolt 在 Desktop 上很難用:
1. USB 3.1 Gen 2 (10Gbps)
PCH早晚會實作這個規格
2. DisplayPort over USB-C
桌機的螢幕又不是天天插拔, 正反面相容有差嗎?
3. Thunderbolt Networking (20Gbps, Host-to-Host)
要達成相同頻寬用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 網路聚合 比較簡單,
還能接交換器佈線也簡單, 成本是有省一些啦 X550 (80鎂) VS DSL6540 (8鎂).
4. PCI Express Gen3 X4 外接
一個系統只有16個4K IO資源, TBT會預先保留10個4K IO資源, 如果主機板上的 PCIe
插槽要拿來接傳統的PCIe, 剩下IO資源是不夠用的. 另外還要預先分配2G的 MMIO資源.
這樣的系統在 x86 OS 下看到記憶體約略只剩1GB.
另外BIOS code也要改一大堆, 資源分配也要斤斤計較, 推案量出不來.
5. Add-on Card
TBT 晶片跟PCH之間至少需要4條額外連接線, 這個限制導致AIC卡安裝難度提升. 難賣.
但是 Thunderbolt 在 Notebook 上很好用:
1. USB 3.1 Gen 2 (10Gbps)
現在PCH還沒有這個規格, 先有就是亮點.
2. DisplayPort over USB-C
筆電外接螢幕不用挑正反面, 省時就是省錢.
3. Thunderbolt Networking (20Gbps, Host-to-Host)
筆電有20G頻寬拿來傳資料, 備份硬碟超好用.
4. PCI Express Gen3 X4 外接
筆電主板上的插槽少的可憐, MMIO/IO資源通通送給TBT也沒差, 預設就裝x64 OS, 使用
者也不會察覺.
5. Add-on Card
TBT 晶片直接焊在主板上, 這4條線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