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mark 99 可用來測試 CPU 的運算性能並給予評分
此測試較偏好高時脈、單核心運算能力強的處理器。因此 i3-7300 擁有著 4GHz 的高時
輕鬆獲得 722 分,而 R3 1300X 則獲得 559 分、R3 1200 則是 492 分。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
也就是說運算時間越短越好;此次測試,都以 4 線程測試為準
在計算 4T 32M 時,比較的三款處理器運算時間都在 11~12 秒之間,改為計算 4T
1024M 時
最快的則是 R3 1300X 的 332.1 秒、次之 R3 1200 的 384.11 秒,而 i3-7300 則是
387.8 秒
CINBENCH R15 測試,可針對 CPU 單核與多核心進行頻分,這測試可發現到 i3-7300 有
著相當好的單核性能
165 cb,但若是多核心項目,則是 R3 1300X 更出色的 538 cb,時脈較慢的 R3 1200
亦有著 480 cb,但僅 2C4T 的 i3-7300 在多核心則只有 431 cb 的表現。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同一組 RAM 與時脈設定下,三者測試相當
唯 AMD 平台稍快些,但在記憶體延遲上還是較慢。
WinRAR 壓縮軟體測試,速度則由高至低排列;但 7-Zip 方面
則是 R3 1300X 較快 14348 MIPS、次之 R3 1200 與 i3-7300。
影音轉檔方面,則是相當吃重多核心性能,這測試可見四核心的 Ryzen 3
比起雙核心的 i3-7300 還要快上許多。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軟體。
PCMark 8 電腦性能測試,可以模擬家用文書上網、工作打字操作
創作者的影音編輯工作等表現,此測試都採 Open CL 加速模式測試;這測試結果來看
Ryzen 亦相當適合文書、工作使用,只不過這測試下
還是以高時脈的處理器較吃香,i3-7300 勝過此次測試的 R3 處理器。
3DMark 繪圖效能測試方面,則分為總分與物理運算 CPU 得分
由於此次測試的都屬於入門級處理器,因此也影響了繪圖性能的總分表現,除了總分之外
亦可從物理得分上,看出孰強孰弱的分數差異。各項測試的總分
都由 R3 1300X 奪冠,而物理運算分數亦同,而 R3 1200 與 i3-7300 性能上則是伯仲之
間。
VRMark 測試,大家在高需求的 Blue Room 測試中得分相同 2200 多分,但在 Orange
Room 測試當中
則有明顯的高低分數差異,排序一樣是 1300X > 1200 > i3-7300。
緊接著,則是測試平台對高效能 I/O 裝置的傳輸率表現
測試的是身為系統碟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從結果來看,AMD 平台也能滿足高效能的 I/O 裝置。
遊戲效能測試,此次挑選的三款遊戲:《質量效應:仙女座》、《火線獵殺:野境》與《
鬥陣特攻》
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並將遊戲畫質都調整為最高設定;高需求的《火線獵殺:野境》
則是 i3-7300 / 54 fps、R3 1300X / 49 fps、R3 1200 / 44 fps,可見此款遊戲還是偏
好核心的運算性能而非多核心。
但《質量效應:仙女座》則是 R3 1300X 較高的 75 fps,贏過 i3-7300 / 74 fps
而 R3 1200 則是 65 fps;至於《鬥陣特攻》則較相安無事,測試的三款處理器都有著
100 fps 以上的表現
溫度測試,R3 1300X 與 R3 1200 都使用 AMD Wraith Stealth 散熱器,而 i3-7300 也
是使用附贈的原廠風扇;
三款處理器在待機時,溫度都維持在 39-40℃ 之間,而在透過 Prime95 針對 CPU 運算
進行壓力測試,CPU 溫度 R3 1300X
與 i3-7300 溫度相當,都來到 80-81℃,而 R3 1200 在壓力測試下最高僅 61℃。
除透過 Prime95 壓力測試 CPU 之外,亦使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進行測試,但
這測試主要是模擬遊戲針對 GPU
進行測試,因此 CPU 溫度會比單跑 Prime95 低,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溫度最
高的則是 i3-7300 / 66℃、R3 1300X / 62℃、R3 1200 / 48℃。
耗電測試,則以整台電腦計算,三者待機間功耗都相當低,而在相同的測試下,Prime95
壓力測試則是 R3 1300X / 112W、i3-7300 / 109W
最低的則是 R3 1200 / 85W;而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下,加入顯示卡測試,
功耗表現為 R3 1200 / 221W、R3 1300X / 254W、i3-7300 / 258W。
總結
Ryzen 系列都以更多的核心決戰 Core i 系列,而入門款的 Ryzne 3
有著 4C4T 的核心,對比 Core i3 的 2C4T 核心
在多線程運算上 Ryzne 3 有著明顯優勢,但不像 Ryzen 5 或 7 系列
有著更多的核心數量配置,可輕易的在多核心運算上甩開對手。
但不可否認的是,Core i3 有著較高的核心時脈,因此在非多核、一般文書工作上,i3
還是有著一定優勢
且 i3 自帶內顯的關係,若玩家只需要文書、上網機,則可省去獨立顯示卡,但相對的
Ryzne 3 並無集成內顯
這對入門裝機者來說則是另一考量。(省錢用內顯 Core i3 有優勢。)
Ryzen 3 系列的問世,補足 Ryzen 3 入門、5 主流、7 高階三大市場的產品規劃,而接
下來的旗艦 HEDT 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
以及集成內顯的 Ryzen APU 更是玩家值得期待的兩大產品;Ryzen 的問世,讓 AMD 再次
活躍於 DIY 市場,Ryzen 3
入門系列只要定價策略得宜,亦可在入門市場有著不錯的成績。
完整XF原創測試來源:
https://news.xfastest.com/review/review-02/38750/amd-ryzen-3-1200-1300x/
大家都是3你選那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