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跳船心得:TR 1950X+X399 Aorus Gaming 7

作者: panshang (不要飛太遠)   2018-03-11 23:49:36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受到幸運女神眷顧」的搶到難買的8700K,那時搭配的是Z370 Aorus
Gaming 7;相較於4930K來說是核心數持平的小步更新,但是我覺得夠用。
後來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Meltdown發生,Windows發出更新。
除了抱著有潛在瑕疵的電腦覺得嘔氣外,因為除傳統遊戲任務,我還有使用一些軟體受到
更新的干擾(可能),如Hyper-V、Solidworks(教育版)之類,有時會有顯著的頓挫感。基於
當時急著要幫朋友完成一些設計,我也等不了軟體全面更新─所以最快的大絕招就是跳船
─換跑道到AMD。
只是,如果僅止步於1700+X370的組合,也未免太嘔氣了。為了「人爽身體勇」的換機原則
,這一跳就從6C12T一口氣進步成16C32T......莫名其妙的攻了頂。
複製版規配備要求,以下是最終定案:
CPU (中央處理器):AMD ThreadRipper 1950X
MB (主機板):技嘉X399 Aorus Gaming 7
RAM (記憶體):美光Ballistix DDR4-3000*4
VGA (顯示卡):(沿用)技嘉 Aorus Geforce GTX 1080Ti
HDD (硬碟):(沿用)Toshiba 3.5吋 4TB 7200rpm
SSD (固態硬碟):(沿用)Plextor M8PeGN 512GB + Intel 320 600GB
SOUND CARD(音效):(沿用)ONKYO SE-300PCIE
BD-Read (藍光機):(沿用)Lite-On BD-Read-Only (買了十年未壞,用到型號忘記)
PSU (電源供應器):(沿用)海韻 Platium 860W
CHASSIS (機殼):Cougar Panzer MAX
SPEAKER (喇叭):(沿用)KEF X300A
以上,既然買得當時拍了些照,買後又跑了一點測試,就趁忙完的空檔開個箱,順便分享
經驗─希望能對未來想購買的朋友有所幫助。
https://i.imgur.com/npVWOH0.jpg
CPU本體。其實沒什麼好說內容物的,我想網路上媒體開箱應該會比我詳細。倒是當時
Amazon的價格即便加上運費與稅,渡海仍比台灣1920X還便宜,於是衝動購物......。
散熱器沒出現在相片中,我使用的是NH-U14S TR4-SP3。
https://i.imgur.com/XCDmXxe.jpg
主機板與記憶體。
去年換電腦其實是因為華碩五年保的X79抓不到記憶體,送修無果送到沒保固。想說試試看
技嘉的產品,工作上和家裡用過幾次,也幫人送修過兩三趟,整體沒碰到刁難與問題。既
然前一片是Z370,那試試看X399的也不錯。
https://i.imgur.com/SgC0KGj.jpg
簡單的打開箱子。
https://i.imgur.com/MYCS52Z.jpg
反過來拍。
內容物有亮點的是編織線的SATA排線,給的數量是4條。另附有磁吸式的WiFi天線,為2T2R
、同時整合藍芽功能。
主機板整體來說一貫高階的水平,剩下省略,反正大家一定會去看媒體開箱。但提醒一下
想購買的朋友,這片主機板的實際PCI-E通道布局由上往下是16X-8X-4X(2.0)-16X-8X。括
號以外的PCI-E通道都是3.0。
整體間格充裕,但面對我巨大的TR4散熱器,不得不刻意讓過第一條PCI-E。所以我是用第
四號PCI-E插顯示卡、用第二號插音效卡。未來可能要配合朋友錄製原祖XBOX的實況,會額
外添購擷取卡。
供電方面我沒有拆,但按照板子上的晶片應該是IR 3556M整合型PowIRstage晶片、使用電
感為伺服器等級。
Gaming 7使用的網路晶片為Killer E2500搭配Intel Wi-Fi 802.11ac 2.4/5GHz。我其實比
較喜歡雙Intel網路晶片的Designare EX,可惜台灣沒賣─除此之外,喜歡後者的理由還包
括顏色和貼紙。
之後很快地裝了起來,因為當時急著要工作所以就沒拍照了。
這邊分享一個安裝的小技巧。除了說明書提到一定要連著橘色的外框和CPU一起插入金屬滑
軌這點知識(切勿學習M01上面的一篇同主機板和配置的抱怨文)外,因為MSI和技嘉的X399
都是使用鴻海疑似帶有較大公差的插槽,面對難栓的螺絲,有個簡單的小技巧可以解決。
插入滑軌安裝完CPU後,「不要按照說明書的順序栓入螺絲」。
重複一次:「不要按照說明書的順序栓入螺絲」。
這時,請依照擰開插槽的順序,3→2→1的方式,輕輕的下壓CPU下端(外框固定金屬彈簧片
的該處)、用螺絲起子頂住螺絲探索,並配合外蓋前推些許(空間不多,但能感覺到可推動)
,只要感受到螺絲突起的後鬆開的卡扣感,就代表螺絲入位。
此時,輕輕的轉一圈以定位螺絲,之後就能遵守正常方式用1→2→3的方向重新正常栓回。
現在文章已經非常長,所以剩下的圖片,大家隨意看看就好、反正和媒體測試差距不大。
有需要測試的話請跟我說。
https://i.imgur.com/CSxto5Z.png
驗明正身。當時系統是用1709,最近我升級到RS4的Insider Preview。
https://i.imgur.com/AV7HbNO.png
AIDA64記憶體與快取測試。
我記憶體不使用XMP,為手動調整16-17-17-36 1.35V。不過體質無法超過3200,3066是最
佳穩定長期使用的極限,拿到別人的平台上也一樣、看來運氣不好。
https://i.imgur.com/AUZRpbL.png
同樣AIDA64的GPGPU測試,包含CPU。
https://i.imgur.com/nrNhjmd.png
CPU-Z的測試。想當然耳,一定遠超過8700K......不過女神這麼眷顧,不得不吐槽:果然
是87買87(怨)。
https://i.imgur.com/ufwPuKe.png
各家必跑的Cinebench R15。
https://i.imgur.com/l6cQdze.png
同場加映DVD轉檔Upscaling,轉檔對象為WitchBlade台灣代理版。使用軟體為VidCoder。
詳細細節請看相片。
https://i.imgur.com/DeSmpsY.png
https://i.imgur.com/iKrSHwG.png
速度....不只是速度,夠讓我做其他事情一面轉檔。除了第一片我是刻意跑測試不多工,
後面我都是在一面忙的情況下做的,所以時間不準確,我就不提了。
遊戲我玩得很隨意,但因為螢幕的關係總是鎖定垂直同步反把特效往上堆,而且不吃雞、
也不怎麼參加線上FPS,所以很少留測試紀錄。想問那些遊戲的自己提出,但我未必會有。
倒是文明帝國VI有極大的進步:
https://i.imgur.com/Cv1cNXM.png
畢竟核心很多。
https://i.imgur.com/qhdBnGg.jpg
所以AI回合到後期自訂遊戲不會等太久。這是我親自花了60小時和女朋友一起玩的心得。
https://i.imgur.com/wo1IxR6.jpg
不垂直同步、不超頻的情況下跑的極限張數。一定比有超的難看,也一定比8700K難看。
但是光是等AI,4930K和8700K的時間應該後期夠甩不少條街?
總結以上,這一跳大概短期內完全沒有買電腦的慾望。這台電腦我很滿意,而且無論是在
各種現有使用的軟體方面上都沒有碰到困難。未來唯一可能會配合我家其他用了四年多的
機器更新把記憶體換出來選用其他產品,大概能挑的不多,只剩下燈光戟了之類了。
......另外唯一的特例,就是我哪天需要心情更好、台灣有賣Designare EX時,我再來考
慮第二台TR4。不過屆時可能就X599(?)或X499(?)了吧?
作者: twosheep0603 (兩羊)   2018-03-12 02:07:00
優文推推
作者: windrain0317 (你在大聲啥)   2018-03-12 07:21:00
TR真的是工作好朋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