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閃亮亮360水冷-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作者: hix020421680 (※吸喀濕※)   2022-07-26 21:25:05
好讀網址: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58841908.A.303.html
https://i.imgur.com/EjeRDZ3.jpg
ARCTIC COOLING,我從MX-4(便宜又好用散熱膏)而認識的廠商
最近看了很多人開箱他們家的產品,不管是風冷甚至是水冷都有
這次我來開箱的是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360 ARGB版本
就來看看這個水冷是否有達到360該有的水準吧!!
https://i.imgur.com/h7dBmqw.jpg
外包裝就符合五彩斑瀾的黑(是說這水管很粗勇,我自己試過也很難彎成圖片所示)
https://i.imgur.com/trWNJjH.jpg
包裝上標明最重要的6年保固,入手的時候有問FB小編說是全機保固,
內附MX-5散熱膏以及支援各家ARGB技術
https://i.imgur.com/EzLoYd9.jpg
然後現在是節能減碳的時代,ARCTIC(以下簡稱AC),直接表明說明書線上看就好,雖然這
是個愛地球的表現啦,但我真的比較喜歡手邊有個紙本說明書的感覺。
https://i.imgur.com/0lrvOdg.jpg
外盒背面用各國語言闡述這是一個全方位兼容各家板廠的ARGB水冷散熱
https://i.imgur.com/z6Wo3qt.jpg
這邊寫著散熱器的SPEC
風扇、水泵的轉速等的規格都標明在上面
風扇為P12 PWM PST -ARGB
風壓:1.85 mm H2O
風量:48.8 CFM/ 82.91 m3 /h
電壓/電流:0.08A / 12V DC
幫浦規格
尺寸:98 x 78 x 53 mm
轉速:800-2000 RPM
功耗:0.5W-2.7W (幫浦+VRM風扇)
簡單算了一下3個風扇吃掉大概3瓦以及幫浦+VRM風扇吃掉也大約3瓦
等於說扣除掉燈光這系統只花費大概6瓦的耗能
以目前一個PWM口可以供電最高上限12瓦來說好像挺省電的
但效能怎樣等下測了才知道
https://i.imgur.com/YzFd85p.jpg
https://i.imgur.com/yXZyCOY.jpg
現在水冷都一定要來個1700腳位才及格,這次朋友採用的板子是華碩的Z690-A D5,官方
有標明如果是以上標示的主機板還請自行更換冷頭的底端蓋口。
https://i.imgur.com/8rWXIdS.jpg
https://i.imgur.com/kxfYAQ4.jpg
這次收到的配件盒有個很奇妙的弧形,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做成這樣的造型就是了。
https://i.imgur.com/RkbVnmV.jpg
原始配件包打開就以上的零件,內附的MX-5散熱膏只能用1~2次的量而已
1700的扣具是額外放的,原始不會放在這裡面!!
看了AC他們家的官網,已經預告未來會支援AM5,所以不必擔心日後換AM5時變孤兒。
https://i.imgur.com/qz790Vl.jpg
國際大廠必有的標示,請勿讓嬰幼兒拿到袋子以免窒息。
https://i.imgur.com/KNjNCTq.jpg
抽出了本體,不管冷排還是冷頭都用袋子保護住,冷頭有用紙盒做額外的保護,畢竟裡面
有銅底這些被刮傷就會心情不美麗的部件,三個120風扇也都已經預裝好了,快速裝機黨
的福音啊。
https://i.imgur.com/OEB29uE.jpg
肌肉感十足的冷頭,上面有著MOSFET散熱小風扇以及特粗特勇的出入水管。
https://i.imgur.com/MXxyUno.jpg
對,你們沒看錯,這就是這個水冷唯二的接口,一條PWM一條ARGB,沒了。
非常簡潔的配置,真的不曾裝過水冷的新手看了也不會怕怕,兩條線往主機板上面插就對
了,(不能5V的ARGB口接到12V RGB口會悲劇呢!!)
https://i.imgur.com/MXxyUno.jpg
MOSFET散熱小風扇雖然是透明的,但真的滿可惜他。不。會。發。光
說不定接下來的小改款有機會發光,讓我們拭目以待囉。
https://i.imgur.com/jLiruFX.jpg
初次使用一定要把銅底的保護貼紙撕下來,不然CPU溫度會直接HIGH起來,完全冷靜不下
來!!
https://i.imgur.com/spmEjRy.jpg
到了為了裝上Z690-A而更換冷頭機板保護蓋的環節,紅圈的地方螺絲要卸下來。
https://i.imgur.com/J2OsRjm.jpg
卸下來之後可以看到機板上面銲滿了元件,因為我不是本科系的看完讚嘆後就沒我的事了
科科
https://i.imgur.com/YhZZJ6r.jpg
左邊為原始的保護蓋。右邊為為了Z690違建的電容設計的保護蓋。
可以看到在下端的地方有向內縮。
https://i.imgur.com/hOUUnev.jpg
換裝完後,一體感仍然在,這邊就不要土砲自己修改了,有干涉的問題請直接換上改裝的
保護蓋。
https://i.imgur.com/aAcojLc.jpg
水管上的編織紋不是單調的黑色,而是有著白條紋點綴。
https://i.imgur.com/GY9PZSV.jpg
冷排及水管連結處和冷頭一樣,有加強保護的套環,避免因為過度拉扯折到水管而水路不
順。
https://i.imgur.com/wgUaLZI.jpg
搭配著3個P12-ARGB風扇,發光預備中。
https://i.imgur.com/5XMj120.jpg
每個P12風扇的四個角都有橡膠避震墊片,可以避免因為運轉時造成震動聲。
https://i.imgur.com/myC0V4s.jpg
https://i.imgur.com/J6Jp2Qv.jpg
滿滿的ARCTIC,雖然這些標誌在裝機開機後都看不到啦,但處處都有自己的商標證明廠家
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的!
https://i.imgur.com/EzY3AED.jpg
冷排厚度約35mm加上風扇後大約是60mm,算起來是中等厚度的,安裝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機
殼是不是裝得下以及會不會有零組件干涉。
https://i.imgur.com/6QdBxMP.jpg
https://i.imgur.com/yLYhzRG.jpg
ARGB以及風扇PWM接線都已經接好,熱縮套封起來我也不方便拆開就是了XD
https://i.imgur.com/Vkm9Key.jpg
(密集恐懼的人看到這邊趕緊跳過)
鰭片密度還滿密集的,上機後要考驗風扇的穿透能力了,風壓不夠會打不過去。
https://i.imgur.com/khiD2wD.jpg
https://i.imgur.com/ptYIq1t.jpg
https://i.imgur.com/xSPtA2N.jpg
我這邊是安裝1700腳位的扣具
官網的說明書也有貼心的指出螺柱及強化背板是不共用的
所以為了不讓散熱器對CPU的的壓力值失誤這邊一定要使用正確
否則可能會讓散熱效果大打折扣
https://i.imgur.com/GBpaoX8.jpg
裝完扣具後的示意圖,很簡單的只是鎖上去而已。
https://i.imgur.com/Tt8wFDH.jpg
https://i.imgur.com/KAc0lc0.jpg
https://i.imgur.com/PvvTPnq.jpg
強化背板在安裝時也得將短螺柱及橡膠墊圈都安裝。
https://i.imgur.com/AhluVD8.jpg
1700的強化背板在內圈那四個洞是為了原廠扣具開的,所以不管是哪家的產品還是都安裝
1700的專用扣具比較好,如果安裝115X的扣具很有可能會讓強化背板的開口對不準造成安
裝失敗,這邊得注意。
https://i.imgur.com/U7CXlv0.jpg
安裝上墊片,避免螺柱安裝時弄傷主機板,雖然目前各家主機板都有將內部走線避開扣具
安裝位,但為了主機板不要因為錯誤施力而板裂,這邊的墊片真的安裝一下比較好,市面
上不少廠家這點小細節是沒有著墨的,AC不愧是散熱界的老手,這點小細節還是給個讚。
然後這邊也可以看到CPU安裝座下方有幾個電容(違建)。
這也是為什麼要另外改裝保護蓋的原因了。
https://i.imgur.com/8NcXOeI.jpg
https://i.imgur.com/aWiu549.jpg
再來要上機了,使用內附原汁原味的MX-5散熱膏,並且將原廠CPU扣具換成市面上為1700
設計的防板彎扣具(因為我這張板是去年第一批出廠的,後面出廠的有聽說不必再安裝這
小玩意了)。
https://i.imgur.com/sZ8Clz3.jpg
開機,ARGB風扇發光展示,可以看到RGB燈珠是在風扇軸心發光,光線柔和的透過半透明
扇葉填滿視覺。
再來是最重要的燒機環節,江湖謠傳只有360水冷可征服12900K
不囉唆就直接上圖
https://i.imgur.com/BnGqXil.jpg
這邊設定P-CORE全核5G、E-CORE全核3.7G,功耗約240瓦,單燒AIDA64的FPU 20分鐘內無
出錯。
室溫28度(無開冷氣),CPU的溫度都在95度左右徘徊,CPU電壓為1.22V左右。
由這測試可看出Liquid Freezer II 360不必外接SATA電源,單憑一個PWM接口的供電也能
有如此壓制力,讓我不禁幻想420版本的壓制力到底會有多強了(笑)。
這邊有個比較抱歉的地方,本來有用紅外線測溫儀拍燒機時MOSFET散熱狀況(因為測溫儀
記憶卡壞掉),測溫儀還給朋友無法重新再測試,口頭描述一下燒機時的溫度表現,由冷
頭上的散熱風扇往上吹的區域相較於沒有風扇的地方溫度大約有10~20度之間的差異。
https://i.imgur.com/zk914cU.jpg
https://i.imgur.com/V7K3snz.jpg
此時燒機全負載狀態下風扇都只有53~58分貝,以全速來說著實安靜,但必須說扇葉帶來
的風切聲是聽得到的,但完全不吵,非常適合在睡覺時燒機當背景白噪音(誤)。
最後的最後直接裝上電腦囉。
https://i.imgur.com/RkXA8rs.jpg
粉紅色標記的地方是上面的小風扇風流涵蓋的位置。(再次想起了記憶卡壞死的悲劇)
https://i.imgur.com/lpaZMUr.jpg
本來想安裝在上側,但因為冷排厚度,只能安裝在前側吃新鮮的冷風。
https://i.imgur.com/lWxnuBI.jpg
一開始以前這冷頭看起來不夠大,可能沒辦法全部覆蓋I家12代的CPU,後來拔起來看是可
以全部覆蓋到的,所以I家12代(或接下來13代)的用戶這點也可以安心了。
https://i.imgur.com/7uNP9wF.jpg
https://i.imgur.com/GmkhGg3.jpg
https://i.imgur.com/36eLJsj.jpg
https://i.imgur.com/HM6tuVl.jpg
https://i.imgur.com/CVrTQW3.jpg
https://i.imgur.com/lz5jiJs.jpg
https://i.imgur.com/Txh8pMj.jpg
https://i.imgur.com/aApvT1W.jpg
上機直接看圖吧,能夠整機ARGB一起同步是當今組電腦非常重要的事項,心靈分數往上加
就算打GAME排位沒辦法幫得到忙也開心啊(璨笑)。
也因為一次三顆風扇的關係,ARGB使用彩虹模式的時候每個風扇變換顏色真的會有股令人
”阿斯”的感覺。(對,我就是那麼膚淺)
https://i.imgur.com/sVQ3xuY.jpg
來點氣氛展示做為裝機的最後結尾吧!
總結整體裝機體驗,其實給Liquid Freezer II 360 A-RGB的評語就是”看似簡單,但真
不簡單”
安裝方法比起市面上9成的一體水冷來說真的是簡單許多,不論是預裝好的風扇、只有各
一條的PWM風扇線及ARGB線可以簡化走線流程更甚至是不難入手的價格顯示了它的
”簡單”。
而冷頭自帶風扇可以有效降低MOSFET的熱量、正中直出的水管可以巧妙避開12代主機板違
建造成無法安裝的窘境以及AC風扇大風量低風噪,ARGB自訂光效顯示出了他底子非常的”
不簡單”。
當然啦,他也不是完全沒缺點的,例如管子粗硬的程度會直挺挺的頂到透側、冷頭風扇不
會發光、更換別的風扇還得拆熱縮套之類的小憾事,但挑選產品很簡單的一點”利大於弊
(Z>B)”,如果它的缺點都不構成阻礙及影響時,那這就是款非常適合你的產品;因為這
款產品的面向就是給不常接觸DIY電腦且想要自己裝一體水冷的人,簡化安裝流程也能讓
使用者得到散熱效能及燈光炫爛的感受(也很適合我這種幫朋友裝機只有一瓶飲料喝的人
,可以節省我不少時間)。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作者: Supasizeit (更大更快更有力)   2022-07-26 21:46:00
現在LGB都主流了
作者: gogoapolo (YOLO)   2022-07-26 21:46:00
厚排裝不下,不然本來想買個來玩的
作者: PeterHu0827 (PeterHu)   2022-07-26 21:49:00
缺點是水冷頭太醜了
作者: hix020421680 (※吸喀濕※)   2022-07-26 21:55:00
水冷頭就小青蛙啊
作者: oppoR20 (R20)   2022-07-26 22:36:00
這水冷頭真的算是最醜的之一了..跟大哥的有得比==
作者: hix020421680 (※吸喀濕※)   2022-07-26 23:06:00
拋開美醜不說,效能是足夠的就是了
作者: Ohmy (喔賣)   2022-07-27 07:38:00
https://i.imgur.com/tt9XDZN.jpg同家水冷推一個
作者: laidawn (小賴)   2022-07-27 11:43:00
作者: hix020421680 (※吸喀濕※)   2022-07-27 15:21:00
420這包裝也太有趣了吧
作者: crow0801 (multitude)   2022-07-27 19:44:00
滿特別的 還兼顧VRM散熱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2-07-27 21:05:00
360無燈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