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ymmdd (天際線)》之銘言:
: 借這個標題 問一些大雜問
: 1.
: 現在的MATX板都已經有 1~2個 M.2 SSD 插槽了,很好奇這些空間以前是什麼?
: 我知道很久以前有分北橋晶片和南橋晶片,甚至有顯示晶片和專屬記憶體,
: 現在這些還在嗎?
看過黎明時期的頂級小板嗎? 超級帥,如果你沒有看過,現在讓你看看
M2G
開創小板也能有法拉利等級的功能性
DFI也有JR P45-T2RS但滑石牌外觀更討喜
https://i.imgur.com/DbTqOBh.jpg
R2G
厲害的是X58晶片組的6根DIMM塞到mATX規格
同期還有EVGA、DFI出mATX(套裝機也有幾片),但最強的還是滑石牌
https://i.imgur.com/RHoPE7k.jpg
其實北橋晶片拿掉就多很多很多空間了,CPU下面可以塞一片M.2介面SSD
介面卡插槽拿掉1~2槽
然後都用比x16短的規格甚至可以塞2片,硬塞3片應該也可以
其它就是被取代、淘汰或變小/變少
1.IDE、FLOPPY被淘汰(照片裡面ATX24P旁邊藍色的是IDE)
2.晶片被整合或是製程進步變小顆,Super I/O和音效晶片都是這樣
3.被整合就設計精簡化,不用再加有的沒有的電路(例如時脈產生器)
至於你說的獨立顯示晶片和專屬記憶體已是更舊時代或特規的東西了
成本考量實際都整合進北橋,專屬記憶體的特化款是比較少(Intel 810E晶片組)
真要說的話以前還有內建3dfx的mATX主機板(微星MS-6168)
: 2.
: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 win95 或更早的年代,開個機要5分鐘,XP 那真是個大躍進,
: 遑論後來 win7,甚至十多前第一次將 OS灌進 2.5寸 SATA SSD,
: 開機時間縮短到30~60秒,大家的表情我現在都還記得。
: 明年 win12出了之後,我們家裡至少兩台電腦要讓他們退休了,
: 連資料碟都要換成 M.2 SSD,家人連 HDD 啟動的時間 5~7秒都懶得等 orz …
: 砍 SATA 我認為真的是趨勢,甚至以後 M.2 變成跟記憶體一樣是站著插 …
搞不懂為啥會吵著要拔光SATA接口,就還是主流介面==
就算2.5" SSD式微也照樣有3.5" HDD在撐,塔式套裝機為大宗
: 3.
: 前不久一直在吵顯示卡 3060和4060,我一直認為 60卡的 TDP 就是在100~120 W,
: 某一代為了追上前一代 70卡的性能而必須堆到 160W或更高,那一定有問題。
: 現在回到115~120W 是好事,跟 1060或1660相比,性能提升多少才是重點,
: 用多少年提升多少性能,和售價是否對等,就交給市場機制決定,沒什麼好吵的。
: 會有感而發是這幾年出掉了兩台 VR,VIVE和 META QUEST,深感桌機的3A大作遲早都要進
: 化成VR 和AR,那真的需要非常非常高的 CPU和GPU運算,會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
我更在意的是RX480那時的$200高CP卡啥時會重出江湖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RT+2K144開好開滿
更不用說電競市場(如CSGO)連特效、解析度都會拉低拚高FPS、低延遲
也因此國外測試有時也會出現competitive setting(電競設定)的特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