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這輩子不會再看布袋戲的十年後
從朋友手中拿到決戰時刻初版整個質感老實說很像書店買的收藏冊
金光布袋戲? 藏鏡人? 史艷文??? 黑白郎君?????!!!!
這就是金光重開機後的第一部作品 但是 我遲疑了快一個禮拜才拿起來看
因為小時候看的這三個人物的編劇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毫無邏輯可言的劇情 史艷文念茲在茲的說教 藏鏡人不爽就打的個性
黑白郎君的魯洨洨鬥雞性格 這些刻板印象還停留在我的腦子裡
更何況這些年早就沒有再追布袋戲了 金光不會又是黃俊雄大師演的吧?
黃立綱? 之前上過豬哥會社的那個小兒子??
我看著那個封面的時候覺得這樣的紙質會不會太"搞岡"了
封面成本印刷光碟至少要10~15 這還是以一千張做計算單位
這個時候的金光沒有行銷的管道
認真來說除了番茄兄弟扮演的史藏兩人之小七篇
請COS友情贊助的黑白郎君篇 一氣化九百
真的沒有人知道金光布袋戲把史藏重開機了
也許你們不知道小七曾經也是金光的行銷管道
但礙於沒有金錢的奧援與名氣不足 小七除了辦了一個記者會
廣告行銷這件事情是自己要掏錢出來做的
這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金光內部居然是這麼的血汗....
看完決戰時刻前面十集之後 我對於大俠的聲線與創意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基本上不能太要求後天的聲線 所以大俠用很多的武打戲來補足這一塊
這一塊也是當初我棄罪惡坑最大的原因 因為後期只有氣功來氣功去
加上人物角色破格太過強烈 不如去看日劇跟韓劇 也沒有差到哪裡
但是人物線的刻畫在金光布袋戲裡我看到一個很久沒有的可能性
任飄渺=神蠱溫皇的這條人物線完全貫穿了決戰時刻的主軸
重點是劇情章節安排邏輯性非常四平八穩,光這一點就讓我看得很舒服
而在反派上的角色性格刻畫也不會太過扁平化,處處有人性的衝突點
但行銷在決戰時刻的時候真的是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因為沒有錢 沒有奧援 很多人都是透過油管的幾位大大分享才知道金光
在這樣的逆境中金光居然撐過了一檔 而我手上的整套決戰時刻
在那個時候已經上演九龍變的第六集了
那九龍變應該會比較好吧? 這個時候我透過網路找了很多金光的資料
知道已經退隱山林的三弦老師居然願意幫忙寫九龍變 其實就充滿期待了
但這個時候的金光靠著武打戲漸漸在戲迷中闖出了一塊小天地
這個時候的金光還是在風雨飄搖的階段中 只能透過各個布袋戲座談會
或者使用不用錢的各種管道 臉書 BBS 來幫金光努力打開知名度
還是那句話 大俠可以說是把身家全部都押下去才有九龍變
那你們覺得還有餘力可以負擔行銷廣告的費用嗎?
這真的不是在哭窮 這真的是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的經營
電視廣告行銷必須靠著曝光度才會有效果 但這還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就是在螢幕前的觀眾會不會買單的問題 如果撒錢了卻沒有效果的時候
那肯定是收手了 電視廣告行銷是以秒計費的 買時段利用病毒式行銷
那是身家數十億的大企業才有能力辦得到的事情
新聞也可以使用文藝的報導方式達到所謂宣傳的效果
比如你們看過金光在TVBS上面的報導 其實那就是葉佩雯
那是用買的廣告 這樣燒是很嚇人的 3分半鐘的報導大概要價80~90萬
說金光不懂行銷手法的人 應該換個角度去思考
金光如果有足夠的資金他們不會願意擴大營業嗎?
有時候我總覺得天公疼憨人 也許金光目前沒有辦法用病毒式行銷的方式
手機網路的普及化反而讓金光在這兩三年的戲迷大幅度的成長
因為管道暢通 長期經營網路戲迷的這一塊是霹靂無法達到的
至於在正版DVD 看每次抽獎的感覺是只有小幅度的成長
布袋戲正在式微 或者說目前在台灣特有的文化傳產都在式微
怎麼把餅做大 其實霹靂嘗試了很多方向 因為他們也知道外來文化的衝擊下
布袋戲需要跳脫框架 創造更大的格局 不管傳言風風雨雨 至少他們做了
說句難聽的 活著的永遠比死去的得到的更多 這也是台灣文化傳產正在努力的方向
我是一個從小看史藏對決長大的大叔 目前可以做的事 就是每個禮拜買片支持
讓這個傳承可以延續下去 讓熱愛台灣特有的布袋戲文化的人可以有夢想成真的一天
※ 編輯: Laferriahong (218.173.74.10), 06/29/2015 01: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