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銘言:
: 剛剛又看到版友聊到+9木棒
: 惡骨一個沒有武功的少女,打死了大師兄忌霞殤
: 許多版友感到憤怒
: 但是對於絕情書報仇過後,被過往殺害者的家屬小孩被刺
: 卻沒有人感到憤怒
: 這原因何在?
: 忌霞殤當時已經功力全失,還慘到在地上爬
: 實話說,真的任一隻雜魚都可以打死他
: 所以惡骨拿根木棒就可以要了大師兄的命
: 坦白說這邏輯上並不意外
: 但是在情感之上我卻不能接受
: 沒帶沒事突然重開機,把以前的內容與人際關係都當一場夢
: 我看得已經很莫名了
: 然後前面鋪陳半天的大師兄還沒發威到
: 就突然被暗算,然後就這樣甚麼做為也沒有
: 被個路人看不順眼狂打一頓就這樣犬死了
: 即便死得很有邏輯我一樣肚爛這種劇情
: 這叫大師兄的支持者情何以堪啊~~
: 是有想表達甚麼?
贊同原PO,
身為編劇除了邏輯,也得考慮劇本的"故事性"、"浪漫性"、"傳奇性"。
木棍打死沒功力的大師兄符合邏輯,
也可以凸顯惡骨的壞,
乍看之下好像很合理...
但是在決策這段的時候,並沒有以觀眾角度來評量,
以至於演出後惡評連連!
至今仍是負面範本。
另一個例子就是海殤君,
當這角色因為某原因需要賜死,
但因為人氣太高,又害怕導致抗議,
所以當時的霹靂又想用"邏輯"來合理化這一段,
包含:海殤君不懂藏招、被插針功力受限、心態上太高傲...等,
嗯...乍看也是有他自己硬掰的邏輯(漏洞也很多)
但以戲劇性來說這會好看嗎??
類似的情況還有三版金庸,
二版金庸不論是過程或結局,都已經接完美,
但三版金庸硬是要交待某些東西,
例如天龍八部-王語嫣,年老後仍棄段譽去找她的表哥,
或是原本金庸想寫韋小寶散盡家產後,老婆跑掉一大堆...等,
看起來真的很合邏輯,也好像真的交待凸顯了某些東西,
但問題是以觀眾角度來說就是不好看呀,也破壞了心中的某些期待~
所以三版金庸爭議不斷,評價也不如二版,
絕情書評價好,是因為它擁有了完整的故事性,
最後安排也符合了傳奇與寓意原素,
身為編劇,別忘了你是"說故事",
而不是"交代一件事情",
不知道為什麼,霹靂好像時常會忘了這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