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ightStick (棍哥)》之銘言:
: 國小曾經迷霹靂狂刀
: 那時候有一個角色
: 忘記是不是寒山一花香
: 反正就是很風度翩翩
: 是儒教的人吧
: 武器好像是一支很大支的筆
: 他說話時如果沒有看字幕
: 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 不知道是腔調問題、還是他完全用讀音講話
: 網路上也找不到這個人說話的影片
: 國小的我可能還很單純吧
: 看不懂布袋戲的爾虞我詐
: 小時候還蠻喜歡一花香的
: 覺得他好風度翩翩
: 長大一查才知道原來他其實不是什麼好人
簡單說,許多台語的詞彙和語句,
不一定都能在漢字系統找到相對應的字,
所以就變成"國語式台語",
就是直接把國語的字音轉成台語讀音,
與一般人講的語音或讀音也不會完全一樣,
有時也會出現文白異讀的情形。
儒門(教)口音,其實只有布袋戲才有,
現實上沒有儒門(教)口音這種講法,
更別說還分啥出世口音入世口音的東西...
布袋戲使用的儒門口音,
其實就是泉州話、晉江海口一帶的腔調。
如果要更深入探討的話,
這種腔調是從中古漢音演變而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w9iyq59zo
不過這就超出本文討論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