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看來,布袋戲 跟 他們的手偶劇是一樣的名字,都是偶戲(Puppet show),而對我們這邊來說,手偶劇確實可以算廣義上的布袋戲:戲偶如布袋,手掌在其中舞弄。美劇Community(台譯: 廢柴聯盟)裡面也有一集把主角群化身成手偶
https://youtu.be/DiFf3ArPu8M手偶的優勢在於臉部表演可以很豐富,尤其是嘴巴,之前拿東離第一集推,打槍我的幾個,剛好都是說「講話嘴巴不太動,感覺很奇怪」這點來say no,而像手偶的嘴巴就絕對對得上台詞了,手偶的嘴巴背後就是操偶師的手直接開合,算是手偶的靈魂所在,就算暗水晶那麼複雜的機械手偶,眼睛眉毛都是遙控的了,但嘴巴依舊是人手直接開合。而手偶缺點在於肢體語言沒辦法像布袋戲偶那麼精細,因為操偶師的右手操偶頭,左手就只能控制偶的左手或右手,偶要兩手都動作時就絕對需要第二個人協助。廢柴聯盟這集裡面的這幕我覺得蠻有趣的
https://i.imgur.com/Oso1pUm.jpg他用合成的方式把桌子底下的操偶師都合成掉,從而讓一幕的立體感變得很強烈,這種視覺表現的技法,也不需要綠幕,只要把 沒人的桌底 合上去就可以了,但瞬間就能讓畫面不再那麼平面。台灣的布袋戲影視作品應該還沒用過這種表現手法。同一集的另一段:
https://youtu.be/1YypwqVB1eY手偶劇雖然不像台灣布袋戲這麼精細,但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1是畫面呈現上的立體感表現手法,2是更符合現代人理解的肢體語言(看看近年來的古裝劇,再看看以前的邵氏電影),3是表情呈現方式。3應該是最難改進的,比較有可能的改進作法是讓眉毛會動,這樣才有可能有更豐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