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素還真》票房談起

作者: kenny1300175 (蘇湖)   2022-03-14 11:32:38
2022/03/13 05:30
◎ 謝孟宗
今年春節,台灣兩大老牌IP均推出電影。只可惜,已經下檔的《諸葛四郎》票房不足兩百
萬;《素還真》至今票房兩千餘萬,小勝二○一五年《奇人密碼》,相距票房破億的《聖
石傳說》不可以道里計。票房冷清原因固然不應無視國人觀影習慣及影響尤鉅的疫情起伏
,電影本身恐也不無可檢討處,特別是《素還真》在劇情與操偶等布袋戲兩大主要面向都
不如人意或未能發揮潛力。
之所以聚焦《素還真》,一來筆者接觸霹靂布袋戲較深。二來這也反映霹靂布袋戲三十年
間歷錄影帶、影碟、數位平台所累積的資源(包括資金與支持程度由淺至深的戲迷)和經
驗並非長久沉寂而曇花一現的老牌漫畫可比,從而更有機會拓寬出路。
本文以「借殼上市」角度切入。就大眾來說,布袋戲電影主角是「素還真」還是「素還假
」本質上並無區別。以前者為主角,是希望透過頭面人物由小眾外擴至大眾的印象,吸引
更多人進戲院,使印象經體驗深化為記憶,為布袋戲品牌開拓新局。但頭面人物的叫座力
竟然並未高出全屬新創的《奇人密碼》多少,就算考量外部因素,也不能不說反向凸顯內
部問題。
此處用「頭面人物」而非「當家主角」,除了強調對不明其內涵的大眾所起的印象效應,
還因為在布袋戲劇集裡,素還真早就多年不曾登場,更別提登場時期也常在種種緣故下昏
迷、死亡(而後重生)或神隱。資淺戲迷對素還真說不定也只剩印象或片段記憶。這能夠
解釋,就戲迷而言,何以《素還真》仍舊是借殼上市。再者,劇集對素還真的過往幾無著
墨,等同於對這部講述人物緣起的電影空白授權。
更重要的是,即使以劇集所述為正宗,也擺脫不了長壽劇追加設定的斧鑿與扞格,何況連
素還真這個「殼」從戲偶尺寸、偶頭雕刻、服飾設計都有極大改變。霹靂近年亟思轉型,
在自創「偶動漫」一詞外,屢屢以漫威自期。不過,就借殼上市論,最可比擬也最可效法
的或許是哥吉拉系列電影,尤其是二○一六年《Shin 哥吉拉》。片名冠以Shin,又可理
解為「新」,又可想成是「真」,亦即不拘舊式、自我作古。
從比擬《Shin 哥吉拉》也可看出,筆者以「借殼上市」立論並無貶意,反而認同這是長
壽IP不得不為,亦是轉機所在。同時,上市失利,不宜歸咎於未合舊觀眾喜好。其實,《
素還真》能有兩千餘萬票房,十之八九仰賴固有觀眾撐持。追根究柢,癥結不在於灌注於
殼內的「新」實質不夠「真」,而在於不夠出色,無法在既定受眾的光譜外折射出更多彩
的華光。《素還真》之為戲劇、之為布袋戲,不足處可歸結為劇情和操偶不夠推陳出新。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有段對「推陳出新」的思索值得參考:「『推陳出新』裏『推』
是推開、推倒?還是也包含著推廣的意思?」《素還真》這麼一部商業戲劇,本就無須在
情節上「推倒」套路。只要善加推展,便可攻可守。畢竟,老套之「老」,固是操演已久
轉為陳舊,何嘗不代表經歷時光考驗的成功做法?若能藉完整推演套路呈現亮點,一旦天
時地利人和俱備,便有可能爆紅。近年極為熱門的日本動畫《鬼滅之刃》正是絕佳例證(
儘管日本動畫和台灣布袋戲有根本差異,不該一概而論)。
布袋戲劇集既是長壽劇,難免結構鬆散,甚至虎頭蛇尾、前後矛盾,卻也有充足時間與空
間展演套路、鋪陳亮點,而這份餘裕恰恰讓電影可望而不可及。《素還真》在電影架構下
,套路雜揉不全。主角的成長敘事好比電影《星際大戰》歐比旺與路克師徒檔混搭哥吉拉
大戰摩斯拉,結果感受不到徒弟的成熟和師徒的情感,怪獸大戰也沒有著落。與其拍攝電
影,霹靂也許該考慮攝製電影時長,成本較電影少、較一般劇集多的特別劇,以熟練電影
時限內的劇本套路編寫。
而作為一部武俠風格的布袋戲,《素還真》裡戲偶行起坐臥尚在其次,武打動作格外要緊
。在技術面上,整部電影從製作到宣傳都著重人形怪獸裝與機械魚,然則這類創新礙於前
述電影時限及紛雜套路,效果不臧,甚且遮蔽了具備關節的大型戲偶在武打招式上的潛力
。融入或強化專業武打指導的概念及實踐或是可行之道。
以素還真為代表的布袋戲「宇宙」乘載世代戲迷的回憶與情感,不是一人或一間公司獨有
。不難想見,縱然票房不佳,死忠戲迷仍會對《素還真》多所迴護。至於像筆者這樣,雖
不見得時刻未離,好歹從童稚跟著走到不惑,多少是恨鐵不成鋼的。
(作者布袋戲戲齡三十年,嘉義市民)
https://reurl.cc/44DeG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