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目前需要的不是廣大的領土,不是浮華的金錢,而是向國際證明立陶宛的確是個
實實在在、主權獨立的國家。」
十七世紀的立陶宛,在大斯的保護、協助之下得以剷除叛軍、收復國土、併吞莫斯科,來
自北方斯坎地納維亞的援助功不可沒。
只是,當人民溫飽富足之後,逐漸在廣大立陶宛人民心中浮現的,既不是對於立陶宛興起
感到全然地高興,而是感到困惑。困惑如今統治立陶宛的,是皇宮中的大公,還是遠在北
方寒冬要塞裡面的斯坎地納維亞國王?
民眾之間的耳語流傳越來越廣、越來越失控,整個流言像是有特地被推動地一樣流傳著立
陶宛境內的各層人民;商人對於立陶宛政府失去信心,開始將資產外移;貴族們開始批評
皇室大權中落,並且興起了挑戰王權的野心;更慘的是那些為國犧牲的軍人,他們不知道
為何而戰,也不知道為誰而戰。
在夜晚,立陶宛女王瑪莉亞佇立在皇宮的陽台上,看著閃爍亮光的城市星火,心中的天秤
正慢慢向某個方向傾斜,終至定奪。
在這期間,唯一的反面阻力,則是來自女王那與他思想相迥的妹妹;皇女認為基於大斯長
久以來的友誼與幫助,不該聽信西方英美的離間話語與人民之間的謠言,在大斯的幫助下
,才有今日繁榮興盛的立陶宛,即使難以擠名於強權之中,但也算是擁有中等強權的地位
了。
姐妹倆為此鬧翻、各不讓步,最終,在外交官回報大斯方面對於立陶宛疑問給予輕佻的回
應,此舉終於壓垮了女王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懼勝過了友誼,求生勝過了榮譽。決定
一意孤行的立陶宛女王動用親衛隊軟禁了反對自己的皇女,並且親自出使與英美巨頭會談
,簽訂秘密協定。
「即使斯坎地納維亞目前對於立陶宛友好,如果換作之後有野心的國王呢?換作五十年後
、一百年後呢?立陶宛需要一場戰爭,來證明如今懸掛在皇室上的旗幟依然是尊貴的立陶
宛騎士,而不是斯坎地納維亞的藍底黃十字旗!」
至此,英法立聯盟正式成立,準備對目前威脅最大的北方王國,斯坎地納維亞來一場大規
模的戰爭。
「背棄信任換取來的短期利益,最終也會因此失去更多。」
來自於皇女發表強烈抗議的斥責聲,被舉國動員的喧囂聲所掩蓋。立陶宛許久沒運作的戰
爭機器緩緩啟動,準備將大批有為的年輕人以及馬匹大砲都送入前線險惡、生死未卜的陌
生戰場。
在幾乎所有的關鍵貿易點都掌握在大斯手中的狀況下,立陶宛的財政一向都很不樂觀,經
過開徵戰爭賦稅以及減少顧問開支,立陶宛勉強擠出一支五萬左右的軍隊,是立陶宛歷年
徵召的最大規模的部隊。然而,在其餘列強眼中,這支軍隊勉強只能算是他們總數的三分
之一的分遣隊罷了。
開戰前諸國各自投注在歐洲之兵力數量
斯坎地納維亞:15萬
立陶宛:5萬
法蘭西:15萬
英國:3萬(戰爭後期加入)
大斯方:15萬;聯盟方:23萬
即使看起來聯盟兵力總數略勝於大斯,聯盟卻要在克服彼此的歧見之下合作;相反地,大
斯的部隊統規一人所管,戰術施行容易,而大斯的領土也擁有堅固的城塞堡壘以及致命的
嚴寒氣候,此舉代表在大斯本土與之決戰完全是得不償失的舉動,這一點讓大斯占據了選
擇戰場的主動權。
在北歐的寒冰王座上,發現立陶宛恩將仇報的大斯國王憤怒地撕毀了立陶宛加入聯盟的訊
息書信,想起大斯國前前後後共三代皆不遺餘力地幫助立陶宛,立陶宛卻如此對待,大斯
國王決定御駕親征,揮軍朝向南方這片廣受他庇蔭卻與他為敵的叛徒領土。
同時間,立陶宛女王也整裝待發,在看到盟友書信上面寫的即將開戰的暗號,她離開皇宮
,批上戰袍,在親衛隊的簇擁之下趕赴到了遠征軍隊之中。長期受到人民的擁戴與服侍,
是該在戰爭的時候身先士卒,英勇作戰了,瑪莉亞如是想。
即使這場戰爭是她自願淌入的渾水,後世又會怎麼評斷她呢,這就不是她這麼在意的事了
。
「享有越多權力之人,應當承擔更多的風險,背負更重的責任。」
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格蘭海岸,百艘戰船在暴風雨之中飄蕩浮沉,即將為這場戰爭劃開最
初了序幕。
雙方的龐大艦隊在海上遭遇,交戰,砲聲隆隆,象徵大戰正式開打。
憤怒的大斯王帶著十五萬北方軍隊,氣勢洶洶地衝破斯立邊界,直衝立陶宛中央軍,意圖
用絕對優勢的軍力輾壓過中央軍的抵抗。
雖然瑪莉亞不是對軍事熟悉的人,但也絕對沒笨到想要以正面對抗大斯方面軍,以卵擊
石的地步。她把心一橫,乾脆將大軍開向當時與之開戰的土耳其境內,讓遠道而來的大斯
撲了個空,始終逮不到四處流竄的立陶宛中央軍。
大斯軍隊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發現女王瑪莉亞避之交戰,只想使他們補給線變長,增加他
們耗損之後,他們很快地調轉馬頭,新的目標朝向立陶宛那沒有主力所在的首都王城進攻
。
儘管在戰前瑪莉亞有特地撥筆預算,大大修築首都的防禦工事,在潮水般的敵人與大
砲日夜轟炸之下,王城終究陷落,遭受軟禁的公主也被放了出來。慶幸的是,大斯軍隊並
沒有因此遷怒於民眾,做出燒殺擄掠之舉,只是象徵性地走過首都正門並請繪師作畫留念
,代表大斯成功地攻陷了立陶宛王都。
而逃往土耳其的立陶宛中央軍,經過漫長的異國遠征,最後繞了一圈海岸線,從君士坦丁
堡回到了立陶宛邊境,與遠道而來的法軍會合。
湛藍的旗幟與赤紅的旗幟相會,在雙方的努力下,法立聯軍連連戰勝大斯軍,大斯的戰線
不斷從但澤、東普魯士往退後去,最後終於被逼出立陶宛國境之外,法立聯軍進入立陶宛
,成功收復了首都,以及週遭的重點都市。
「我的願望到此已然實現,我已別無所求。」
在大斯投降的哥本哈根會議上,瑪莉亞婉拒了從大斯那邊接收到的所有領土,兩國恢復了
開戰前的國境。立陶宛此舉成功地證實自己並非大斯的附庸或是傀儡政權,曖昧不明的主
權終於為諸多週遭國家所承認。
只是經此一戰之後,斯立之間更難互相信任對方,也埋下了大斯對立仇恨的種子。這仇恨
是否會成為另一場大戰的引爆線呢?女王瑪莉亞的盲目參戰與拒絕接受割讓的領土這些出
人意表之舉動究竟是對是錯?是魯莽還是睿智?現在,沒有人能夠斷定得出來。
作者:
DogEggz (DogEggz)
2015-05-04 20:08:00推 立陶宛辛酸誰人知不過法王認為主權之存續需以實力守護 無割地實在不妥
推精彩戰報所以立陶宛大公是個妹控嗎(重點錯)(被衛兵拖走)
作者:
Borges (波波波波)
2015-05-04 20:39:00大斯全境的戰爭分破千 就算割100分也是小傷而已
btw我剛剛看立陶宛你在這場戰爭時君主是女的欸XD糾竟是女扮男裝還是男扮女裝呢www
作者:
joeeoj18 (下一個開始)
2015-05-05 12:28:00大斯方面只能給個沉痛的建議:請盡量不要主動幫助鄰國尤其是幫他復國或是PO文尋求支持 你最後甚麼都沒得到~
我不認為大斯方面什麼都沒得到,大斯已經替自己換到超過一百年以上的和平,換取到如此長的時間不用擔心東面的威脅,還能夠好枕以暇的在東方殖民拓展,更換到一個即使翻臉也不會得存進尺的友善鄰國,怎麼能說是一無所獲?如果大斯想的是要有一個永不翻臉,完全可以任憑擺佈的傀儡,那或許應該先想想自己的期待是否實際,而自己是否真的為此付出很多。建議大斯只要考量一下假如自己當年沒有幫助立陶宛,今天自己會不會還能發展的這麼順利?我想應該就不至於如此喪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作者:
GGwings (官官)
2015-05-05 13:43:00國際政治上幫助後被倒打很常見啊!立陶宛這樣反而比較破壞遊戲規則,因為之後法國對立陶宛的援助可能會更保守,立場上會比較艱苦。當年德國國防軍受蘇聯幫助可大了,最後還不是倒打一耙。蘇聯幫助德國也是希望能阻擋西方勢力,玩這種國際外交本就是各取所需罷了,道德只是種必要的成本
作者:
DogEggz (DogEggz)
2015-05-05 14:57:00我們這局本來就沒甚麼遊戲規則的 你想玩成希特勒都可以但是你要有本錢承擔後果就是了
推GGwings的各取所需說。之後開新局時會特別強調這個部分
作者:
kggg (煉金士的通道)
2015-05-05 20:10:00講信守義跟極度現實都可以看做是一種策略體系
作者:
GGwings (官官)
2015-05-05 20:24:00我只遊戲規則是指"各取所需"這部分啦XD 選擇道德也沒錯只是那是相對應的機會成本不是嗎?
作者:
labeck (其實我是雙魚吧?)
2015-05-05 21:17:00蔣介石表示:學我啥都不要真的好嗎? (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