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結束,英卡奧三國可說是獲得巨大的勝利
奧地利順利拿到普魯士理念、英國如願以償讓卡斯提爾爬上北非
對突尼斯來說失去海峽天險之後可說是危急存亡之秋
畢竟英卡臉上寫著時間到了就會打下一次
能做的事情除了減少人力消耗、讓巴西的朋友了解情況之外,就是降低原本預期上一次
會參戰但沒參戰的勃艮地在這一次參戰的可能性。
知道勃艮地迫切想要往東邊去,因此和巴西人談妥後和勃艮地敲定了跳島服務
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勃艮地參戰對方那一邊的危機。
實際開戰時馬穆魯克表示和英國達成協議,英馬兩國都不在北非戰場出手
這是一個可以理解也能夠預想的結果
雖然有點不滿通知突尼斯的時間點(雖然事前兵推就沒有算進馬穆),但還可以接受
另一方面大英帝國則是自己向巴西的俄國人宣戰,打算一勞永逸除去後患
開戰前估計卡斯提爾王國總共可以拿出近100k兵力,而突尼斯滿上限是68k
而且卡斯提爾走的是數量經濟質量,這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對戰
唯一的可能只有想辦法搶回休達再利用絕對優勢的海軍截斷海峽通行才能保住一線生機
這邊解決後才能騰出手去幫巴西的朋友抵擋英國佬
所幸的是上回簽約之前把要塞拆掉了,而卡斯提爾只重建了fez的要塞,休達是沒有要塞的
因此理論上是有一點機會的
只要能在亞拉岡的30k抵達戰場前擊退卡斯提爾一次,突尼斯是有辦法控制海峽的。
而真主賜予了突尼斯機會。
卡斯提爾王國仗著兵力、理念與將領優勢開戰就開始圍攻山地要塞,很合理的決定
另一方面突尼斯則是破釜沉舟,除了這個以外沒有別的機會
因此全軍向大約36k的卡軍衝鋒,儘管卡斯提爾王國另一隻部隊就在左近
但是在援軍抵達戰場前,圍城部隊就已經潰敗。
援軍遂遭到突尼斯以逸待勞輕鬆擊退
隨後突尼斯立刻搶占休達,眼看著計畫就要成功,英國佬將一戰成名的海上長城開了過來
意圖阻止突尼斯截斷海峽。
突尼斯海軍無奈之下嘗試性的接戰一次,雙方大船32:46
十二天過後突尼斯海軍主動撤離,突尼斯方損失1艘大船,英國方2艘
在盟軍的幫助下,卡斯提爾再一次渡過海峽,這次是帶足了全軍。
突尼斯儘管無奈也只能稍稍向馬穆抱怨好一個「英馬都不插手的協議」
或許事後馬穆魯克有向英國提出抗議吧
之後英國艦隊就離開海峽沒有再回來了
然而問題還是存在,已經登上北非90k的敵軍要如何處理
卡斯提爾軍也記取了上次的教訓,沒有攻擊山地要塞,而是選擇攻擊Tlemcen的高原要塞
然而真主沒有拋棄祂的子民
卡斯提爾軍人數眾多,北非地形狹長,導致行軍隊伍變得很長,而前鋒為了攻城以及預防
突尼斯軍像上次一樣突然接戰,帶的是最好的將領與輔助部隊
因此最後面的殿軍缺乏輔助部隊,而突尼斯的部隊並沒有跟著卡斯提爾軍的進攻方向移動
到阿爾及爾,而是還留在摩洛哥。
因此卡斯提爾軍遭到背後來的襲擊,在攻城部隊回師之前,殿軍已經被擊敗,經由海峽撤
回伊比利,休達再一次被突尼斯掌握。
至此卡斯提爾軍被分割成兩部,北非部分包含亞拉岡30k總共65k以及撤回本土的兵團
且海峽被突尼斯控制,本土兵團幾乎是不可能再次投入北非戰場。
當卡斯提爾軍不敢以北非兵團強衝休達打通海峽之時,基本上就注定戰爭的天平會逐漸倒
向突尼斯。
北非兵團在北非水土不服、突尼斯海軍又可以封鎖全伊比利的海岸
當卡斯提爾國內厭戰情緒高漲、異議值高升的時候突尼斯卻是0厭戰滿人力
這時卡斯提爾提出議和,認為繼續打下去毫無益處
突尼斯宮廷內分裂成兩派。
一派認為應該要繼續擴大優勢以取得最大的利益
另一派認為應該盡快結束戰爭以便去幫助巴西的盟友
最後突尼斯宮廷送出的要求是卡斯提爾王國交回北非三省
突尼斯宮廷認為這樣的條件十分寬大,甚至還期待著可以藉由這樣的條件修復突卡兩國
之間的關係,就此化敵為友都不是不可能。
然而卡斯提爾方的答覆讓突尼斯宮廷徹底死了這條心。
殺價。
卡斯提爾王國只願意交回兩省。
因此和議破局,雙方繼續在北非大眼瞪小眼。
儘管卡斯提爾軍不敢硬衝休達,突尼斯軍也不想主動挑戰非洲兵團。
此時伊比例境內烽煙四起,各地叛軍終於受不了月復一月的人力損耗與港口外的突尼斯海
盜旗。
這邊撲滅了農奴又如何呢?看哪!那邊的貴族叛變了。喔!亞拉岡出了篡位者呢!
而這些只能依靠之前撤回本土的兵團來清理。
就算再怎麼驍勇善戰,面對數倍於己的叛軍也是難以應付。
卡斯提爾王國就這樣動盪不安過了許久,久到同樣的叛軍出了第二輪。
至此卡斯提爾王國再也無力清理。
先是農奴占領首都,再來是貴族佔領貿易港,最後是亞拉岡篡位者上位。
亞拉岡解放之後立刻簽訂和約,之後北非兵團就只剩下卡斯提爾王國的35k,很輕易地被突
尼斯清理掉。卡斯提爾王國終於無條件投降,結束了長達十數年的戰爭。
這之間還發生了波蘭入侵英格蘭法國領、巴西人暗黑兵法以及瑞典肉身挑戰海上長城的故
事。
非洲戰後移師到美洲幫助巴西人擊退最後一批英軍後,衛國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遊戲也宣告結束了(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