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Nagaur起手,擁有全德意志地區省分
低地國不算,但德意志離印度很遠,勢必無法短期內完成。
Nagaur的理念如下(印度蘇丹):
國家傳統→騎兵成本 -10%
騎兵作戰 +10%
宗教一致性 +50%
全國叛亂 -1
國家稅收 +10%
國家人力 +10%
全球貿易力 +10%
年度威望 +1
穩定成本 -10%
國家雄心→步兵作戰 +10%
整體而言四平八穩,前期擴張也有戰力,但與周邊國家高度雷同,無法討到便宜。
此外,領導人跟繼承人的素質堪慮,兩塊領土又是沙漠,與周遭的差距將隨時間拉大。
幸好屬於王國等級,外交官和將領多了一個空間。
──1444,開局
10發展度的沙漠,必須快速出擊。
有幾個擴張方向,北部平原、西部沙漠、東南森林。
各有優劣,盱衡外交情勢後往西擴張,借道沙漠北端沿印度河推進。
1445第一仗,拿下Dhundhar並附庸Jaisalmer,以其CB續攻Sindh。
https://imgur.com/e4Y4pbc.jpg
為了打通領土,聯手Malwa進攻Mewar,後來發現更高戰略價值的海岸線,於是先取後者。
https://imgur.com/ZRk5eSm.jpg
https://imgur.com/sdSjenZ.jpg
1456情勢:https://imgur.com/4IZVIQY.jpg
取得印度河中段,同時握有古吉拉特方向的出海口,但國土一分為二。
接著在古吉拉特貿易區內擴張,厚植跨海西進的經濟力。
內政穩定後,在印度河的貿易中心種典範。
https://imgur.com/cOYX7Qk.jpg
溯流而上,取下相對富庶的木爾坦。
https://imgur.com/CFP0ldO.jpg
1501年,囊括了古吉拉特貿易區八成的精華地帶。
https://imgur.com/SX87lZJ.jpg
──16世紀,揚帆破浪
從印度往歐洲,我設定了兩條可能路線。
一、沿東非往大西洋,順著伊比利與低地國進入德意志,時間較長。
二、切入紅海,從西奈半島蛙跳威尼斯進入德意志,時間較短。
至於採用何者,只能緊盯情勢再作決斷。
壓制北方德里的氣焰,也為了取得更多經濟腹地,決定開戰。
https://imgur.com/dRXKSjO.jpg
https://imgur.com/bXWXShd.jpg
1522年,終於開到第二理念,先為大西洋方案做準備。
https://imgur.com/joNvPud.jpg
買下莫三比克,用以殖民南非和探索西非迷霧。
https://imgur.com/2P6qPgU.jpg
1538年,西奈半島仍為馬穆魯克管理。
於是砸重金籌組艦隊,一舉開進蘇伊士灣宣戰,務求速戰速決。
https://imgur.com/NIQYAan.jpg
一番奮戰後,取得紅海及巴勒斯坦兩側海岸線,地中海已在眼前。
https://imgur.com/RNNOJKu.jpg
然而,目前我軍在地中海的運能極低,因此與奧斯曼結盟,以求經陸路往歐洲進攻。
為了打通陸路,又拿下馬穆魯克的敘利亞省分。
https://imgur.com/R5IzQlR.jpg
1559年,對威尼斯宣戰,取得南德意志的Istria,做為日後推進的橋頭堡。
https://imgur.com/3b5Co8V.jpg
https://imgur.com/H7fEhzx.jpg
南非則作為日後調度船隻的中繼點。
順利進入德意志,日後打算透過附庸擴張,降低管理成本,因此開始尋覓代理人。
南德找上奄奄一息的奧地利:
https://imgur.com/OD3Wdd0.jpg
北德鎖定富甲一方的呂比克:
https://imgur.com/iNhAFes.jpg
之後以此兩國為主軸,逐步吞併HRE各邦國。
後期因為吞太兇,歐洲國家眼中的AE都數百起跳,停頓了好久才順利吃完所有省分。
1720年,靠奧地利、呂比克和普法爾茲三附庸完成。
https://imgur.com/iDl0E8j.jpg
印度本土:
https://imgur.com/Wr1ZMp2.jpg
成立了拉吉普塔納,打仗比較有優勢。
選擇理念:
防守→克服沙漠和雨林等地貌
探索→打算繞過非洲,但西奈作戰順利,所以捨棄
海事→放棄探索,加薩作為關鍵的轉運站和蛙跳點,必須免除地中海方面一切威脅
海軍→承上,並確保印度本土不受船艦與登陸戰的侵擾
影響→箝制歐洲方面的附庸
進攻→在歐陸加速攻城
貿易→純粹增加收入
點了海事與海軍,海戰沒輸過,搭配俘虜船隻的教範,船艦多到可以分好幾隊。
https://imgur.com/kMYTaaO.jpg
但後面累計AE高得誇張,如果貿易改成間諜,也許可以更早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