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阿爾巴尼亞起手,擁有高加索和伊比利兩地區
現在的高加索地區,在羅馬時代稱為伊比利;成就名稱應該有意涵但沒深究。
阿爾巴尼亞的理念如下:
國家傳統→後備人力恢復 +10%
要塞防禦 +20%
陸軍上限 +20%
陸軍將領機動 +1
年度威望 +1
騎兵側擊 +50%
穩定成本 -10%
異端&異教容忍 +1
後備人力上限 +15%
國家雄心→年度陸軍傳統 -1
傳統搭配首都的山城,能有效拉長圍城的時間,使我方獲得一點遊走的餘裕。
前幾個理念也有助作戰,前提是要發展起來。
作為比鄰強國的OPM,注定無法忽視其惡意,尤其對我方帶有宣稱,隨時都會進攻。
幸好有巴爾幹戰神,政治軍事俱佳;且巴爾幹多數省分都屬南斯拉夫族群,沒有太多內政
懲罰。
──1444,逃出生天
發展度6的山區OPM,加上收支負數,實在不是很理想的狀態。
只好加入漢薩同盟,加上原本威尼斯的保證,防守的門檻總算提高少許。
隨後奧斯曼與拜占庭開戰,塞爾維亞也參戰。
我取消了軍隊操練,期待塞爾維亞軍的敗報,可惜久無消息;慶幸的是,其仍因此丟失了
東邊國土。
於是我方隔日接著宣戰,趁其新都兵力未齊之際包圍。
https://imgur.com/48UdlzZ.jpg
利用山區堡壘,我方以守軍姿態痛擊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聯軍,奠定大局走勢。
https://imgur.com/7HL4bbC.jpg
勒索波士尼亞後逼其退出戰爭:
https://imgur.com/sfJpxOu.jpg
最後把塞爾維亞吞掉,聊勝於無:
https://imgur.com/YDZuYpG.jpg
接著就被踢出漢薩同盟了,但還有威尼斯的保證;此時仍要努力拉攏周邊關係。
替換了多個盟友後,成功獲得奧皇的青睞,安全保障大提升!
https://imgur.com/k0cgbx5.jpg
休整後把波士尼亞也收進來,再度與威尼斯接壤。
https://imgur.com/mcKEzaX.jpg
盼來威尼斯和奧斯曼、米蘭的大戰,我方再開新戰線。
https://imgur.com/yiSLLcL.jpg
https://imgur.com/Qsvr0hX.jpg
切下Istria,終於和奧地利當鄰居了。
造核完成後遷都,躋身神羅舞台。
https://imgur.com/1XqijQk.jpg
接著規劃納入義大利和巴爾幹,作為日後的經濟腹地。
1501年情勢:
https://imgur.com/PcTQK3l.jpg
取得巴爾幹西北角,威尼斯灣的半數領土。
稱不上氣派,但還過得去。
──16世紀前半,黑海的引信
在北義大利繼續擴張,同時等待遷都後的新盟友-波蘭的善意。
長久的等待後,各國軍勢已成,由山鷹旗領頭向東進攻。
https://imgur.com/JBDegw7.jpg
我方由阿爾巴尼亞、奧地利-匈牙利、波蘭-立陶宛、米蘭組成。
總兵力雖然佔上風,但各盟友軍隊素質不佳,屢戰屢敗。
幸而以國土縱深拖住敵軍,令我軍在巴爾幹未遭遇激烈反擊。
此戰最後以取回Ilbasan和割讓君堡作結,用我軍的高戰損,撬開黑海門扉。
https://imgur.com/tSAcoKk.jpg
https://imgur.com/oTfQJMM.jpg
後續發展,先切斷海峽聯繫,然後沿海岸線割地。
https://imgur.com/ASU3hn4.jpg
https://imgur.com/OX9uIHv.jpg
──16世紀後半,孿生雄鷹
奧地利王儲多年前故去,空缺久無人選。
在現任大公也往生後,阿爾巴尼亞與奧地利形成聯統,同時被推舉上皇帝之位。
https://imgur.com/iaTOJoy.jpg
羽毛比帝國旗上的多一點,應該是個吉兆吧:P
而奧地利先前已成功吸納低地和匈牙利,法王因覬覦龐大利益而對阿爾巴尼亞宣戰。
https://imgur.com/yuvgaBT.jpg
https://imgur.com/rSFgQm9.jpg
我方軍勢較小,然而法軍正協助丹麥壓制瑞典,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戰力低下,因此我軍仍
有一搏的可能。
先走南法進西班牙,簡單割取Ibiza後轉向。
https://imgur.com/R6YmGHs.jpg
那布勒斯跟著退出戰爭;法軍獨木難支,兩線作戰節節敗退,最後只得吐出境內多國作
結。
https://imgur.com/oyeU9uD.jpg
從此無人輕視我國,阿爾巴尼亞成為南部人的驕傲....(?
再來就沒什麼難度了,Ibiza放出阿拉貢,用核心往西推。
但西葡兩國殖民地太多,初期割地效率很差,送軍隊到美洲作戰後才比較順。
1600年情勢:
https://imgur.com/ihmSYuc.jpg
高加索收尾中;西班牙已無堡壘可守。
1651年靠附庸完成:
https://imgur.com/93UGgyH.jpg
多了一個附庸León。
1664年吞完附庸的版本:
https://imgur.com/Wm5yl7l.jpg
選擇理念:
進攻 → 提高將領素質
外交 → 各種拉關係,盟友從OPM一路換到奧皇,接著當選皇帝
防守 → 提高軍隊士氣與城池防禦力,順便強化將領
人文 → 盡量包容巴爾幹以外的文化
影響 → 加快吞併附庸
(奧斯曼前一百年的理念:行政、進攻、貿易)
──後話
只要奧斯曼第一戰不是針對阿爾巴尼亞,都還有轉圜的餘地。
拿下塞爾維亞後,因為巴爾幹和北義局面的僵持,曾嘗試強襲北非馬拉喀什與高加索
Imereti,但效益太低也不好防守,只好重打。
中期聯統了奧地利所以順利擴張,原本發展義大利跟巴爾幹的計畫就修正了。
另外打完這局才發現,貨物市佔的20%加成,有行政外交科技的5%減免,軍事科技卻沒有
減免。
也許其他貨物的軍事加成較多,為了平衡所以拿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