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這篇文章看,你感覺是RP(roleplay)玩家,
這遊戲高難(高速後期高倍天災)的運營偏硬,這種類型的玩家我建議開心玩就好
如果真的想打高倍天災的話,建議先把什麼宇宙叢林法則之類的心態收起來
乖乖從繁榮一統的普通文明種田開始建立觀念,玩熟再去練那些特定的開局或早戰
單純打高倍天災的話,其實細部運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觀念的建立,
只要方向不太歪,那種正常時序出來的天災哪怕是大將25X也不是太難。
下面稍微簡單講一下大方向。
零、核心觀念
群星運營的最終重點有兩個,科研與合金,
群星的科研是強化經濟與軍事的重點,合金則是爆船的根本。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其他資源常常爆倉,那你的運營肯定出了問題。
一個好的運營應該要盡可能保持其他資源收支平衡,並將剩下的產能轉換為這兩者。
一、開局期
開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地圖情報,情報重點有三個,一是找球,二是找AI,三是看地形。
這遊戲人口的產出遠遠高於野礦,所以早期跑馬圈地以圈球與劃地為主,
不要在早期為了貪一點野礦被AI圈走戰略點或星球,見球就上,包含紅球。
我個人的習慣是出3艘科研船,2艘分兩個方向一個一個區域依序探圖。
第三艘去調查保底的2顆綠球並速出殖民船,接著一路去調查新找到的球,
盡可能在早期多圈一點地。
這段期間你的母星與一二分星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支援殖民需求
殖民船要消費品+食物+合金,恆星基地要合金,
建設新球需要大量礦物,生產消費品與合金也需要大量礦物,
相對的,食物/電/凝聚力/科研等在這段時間就不是第一要務,
能夠應付需求即可,基本上靠母星初始產出就足夠了,
在消費品足夠的情況下,可以拍幾座辦公室來應付早期傳統與抽領袖的需求。
二、初期運營
該坐的球坐的差不多後,就是開始把產能轉換成科研的階段。
科學家需要大量消費品,電跟食物的需求量也會隨著人口與帝國規模一起上漲。
這段期間是最難的,因為科研能帶來大量產出加成,
所以要盡可能讓資源保持危險平衡,利用資源存貨多貪幾座實驗室,
新手可能比較不熟悉,這裡提供各項資源大概目標狀況
電/食物/消費品 正的就行
合金 足夠應付哨站、殖民船的持續需求即可
礦 建議最好保持100+的產出,不然卡礦會非常非常難受
科研 在資源不崩盤的情況下無限堆高
凝聚力 早期拍幾座即可,第一發傳統的性價比最高,後面靠派系跟專精球加成疊起來
天然氣/微粒/水晶 加成建築用,早期有野礦有科技就先挖起來放,沒有的話不用手搓。
三、中期運營
這段時間因為在階段二做的運營,會多出許多高級科技,可以幫助產業升級轉型與專精化
同時做一二段機飛,靈飛跟基飛還是太爛了,低難度玩玩就算了。
群星的高級建築的邏輯比較反直覺,高級版的產出建築只是增加職位不加效率
反而會因為維護費要吃稀有資源而效率下降,所以優先平舖低級產出建築與加成建築
,等到後面真的沒地方放人才去做高級產出建築。
再來就是專精化,專精化的好處是可以吃滿星球類型的獎勵與集中加成建築,
最早期因為球的數量有限加上需要靈活應對狀況,通常只能做有限化的專精,
這個階段就是讓你把人口崗位整理與高效化的時段。
另外非早戰的類型在這時間段也可以開始輾壓AI收割人口,通通裝進罐頭裡。
四、備戰天災
在大致上把所有經濟加成與軍事科技都拿的差不多的時間點就要開始準備應對天災了。
會需要數座船廠或是巨構船廠爆鋪、數顆專精滿加成的合金球(必要的話轉科研星做)、
以及負責撐艦隊上限的與防守邊疆的堡壘星球/居住站與恆星基地,傾全國之力下船。
如果運營不夠好的話,這裡教一個黑科技,陸軍運輸艦的閃避與護衛艦同等,
但是不吃艦隊容量,所以可以瘋狂下陸軍,讓陸軍擋在星系入口與戰鬥部隊中間扛傷害。
五、迎戰天災
如果前四步都做好,這裡應該是最簡單的,正常時序的話應該都是好幾層循環
幾千台電弧戰列艦直接把船開到天災臉上應該天災就不見了,
比較需要提醒的是某些戰鬥法令/政策要記得開,將領要提早刷(通常刷射程),
然後操作的時候不要落單,不要被高倍天災貼臉,一隊一隊遠距離放風箏秒掉。
進步要快其實就跟讀書沒兩樣,我自己群星時數不到400小時,
打2250後期25倍大將高侵的時候大概200-300小時,
絕大部分的時數都在翻wiki跟做很無聊的開局練習,或是一直讀檔找最優解。
整體大觀念就是這樣而已,剩下的小細節與技巧、或是不同起源不同理念的特殊玩法,
就要自己多去翻維基多去測試多去改進,P社遊戲都是這樣的,單純"玩"是很難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