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阿里巴巴專利攻台 電子商務圈剉咧等

作者: forcomet (無暱稱)   2017-01-10 00:11:30
※ 引述《treasurehill (寶藏巖公社及資源應用上)》之銘言:
: 感謝指正
: 抱歉我之前文章應該沒有說清楚
: 我的意思應該是
: 一 就商業方法可否單獨申請專利,2010年6月28日美國最高法院公告Bilski v. Kappos
: 案判決結果,九位大法官一致認為Bilski案主張發明依法不得授予專利。結果雖符
: 合一般預期,但其法理分析卻分為兩派,最終以5:4的比數作成結論:美國專利法
: 35 USC 101條文並未全面否定授予商業方法專利的可能性,但Bilski主張發明屬抽
: 象概念,無法准予專利。所以單純的商業方法應屬抽象概念,無法申請專利,必須
: 要符合35 USC 101條文,符合各項要件之方法(process)、機器、製品、物之組
: 合四類發明可獲專利。即M-or-T判斷標準(machine or transformation test)
在Bilski之後 最高法院提出“抽象概念“的說明
認為即便符合MOT 但是如果只是一個抽象概念 仍不符合101
最高法院認為不是符合MOT就是符合101
這是我當時唸判決的心得 希望沒記錯
個人覺得如果從“符合”101的角度來看這些討論101的case是會有點失焦
我建議要從專利是”排他的壟斷權力“去思考101的部分
這樣會比較清楚些
不要想什麼符不符合101 要想著為什麼那些case不符合101
PS:在Bilski之前 很多美國審委就已經在oa中提到類似的概念了
符合MOT不表示符合101 單純的由電腦實現的方法是不符合101的
: 二 如果商業方法通過M-or-T判斷標準(machine or transformation test),那接
: 下來有關新穎或非顯而非顯易知性的判斷,就是以它所使用的machine or
: transformation,
: 而依據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CAFC)所發展出的「教導、建議(或譯為啟示)
: 及動機」判斷法則(Teaching、Suggestion、Motivation,TSM),Amazon的
: "1-click"其所使用之客戶識別碼及Cookie,均是發明當時已存在之先前技術,
: Amazon不過是將其結合起來並轉化為"1-click"交易模式使用,任何一個稍微具
: 有想像力的程式設計師,均可輕易地完成該技術,惟因當時CAFC及USPTO對於
: 「非顯而易知性」之判斷係採取TSM法則,因此在沒有任何文獻提供「動機」
: 或「建議」情況下,而使得"1-click"輕易地通過「非顯而易知性」之審查
: 而獲得專利。
: 這也就是你說的前案檢索問題
其實我覺得應該要這麼看待TSM
為什麼要有TSM?
就是因為怕後見之明
因為人都是後知後覺的 審查委員先讀了說明書後 了解技術後再去解讀前案
很容易把發明當成理所當然
所以才有TSM的判決 就是要排除掉後見之明的麻煩
但是因為TSM的限制太嚴格了 所以被申請人找到漏洞
(我用TSM打的 在KSR出現之前 幾乎沒輸過)
後來法院認為這樣不太對 於是有了KSR 給審查委員多一點裁量的空間
讓審查委員不用太辛苦找前案比對所有的元件
: 三 如上所述,由於多年來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CAFC)一向秉持所謂的TSM法則來檢驗
: 各項發明是否具有『非顯而易知性』,因而導致實務上USPTO均會嚴格要求必須在有
: 「清楚明白的事實證據」下證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PHOSITA)在先前
: 技術明顯教導及建議下,並據以產生結合的動機,方得否認其「非顯而易知性」。
: 此一標準明顯地阻擋了大量「事後諸葛」的觀點,但也使得審查人員及異議者在難
: 以取得清楚明白事實證據前提下,而無法否認各項發明之『非顯而易知性』,並使
: 得專利取得的門檻降低,專利權的撤銷亦相對艱難。而學者Allison與Lemley的研究
: 報告即顯示,在USPTO所核准的電腦軟體專利中,約有46%是無效的,可見得TSM法
: 則對於美國電腦軟體專利素質的重大影響 。
: 而此一判斷原則卻於2007年,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KSR v. TELEFLEX一案中所
: 推翻。在該判決中,最高法院重申了1966年Graham v. John Deere Co.一案所建
: 立的Graham法則,並且認為CAFC在解釋該法則時,犯了以下幾點錯誤 :
: I. 限制法院及審查者僅能就發明者所欲解決之問題進行審查;
: II. 假設「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PHOSITA)僅會利用先前技術中之元件解決相同之問題;
: III. 認為「顯而易知地會去嘗試」(obvious to try)並不當然地具有「顯而易知性」;
: IV. 過分地強調「後見之明的偏見 (hindsight bias)」之風險,而使用嚴格的防制規範,而拒絕運用常識(common sense)的機會。
: 最高法院乃特別強調,在以結合先前技術元件為基礎的發明,是否准予專利,需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必須考量各項因素加以判斷是否屬『顯而易知』。最高法院也再次重申,發明中一般元件的結合如果沒有產生超出預期的結果,即為顯而易見的技術 。最高法院亦舉出了三個判決以闡釋Graham法則:
: I. 在 United States v. Adams一案中,法院確認了當一專利請求項中將一先前技術已知架構中之元件代換為該領域中已知之其他元件(the mere substitution of one element for another know in the field),此一結合必須有產生超出一般預期之結果,方為有效。
: II. 在Anderson's-Black Rock, Inc. v. Pavement Salvage Co.一案中,法院認為:將二個已知元件(pre-existing elements)之結合,並不會與其分別地、順序性的操作有何不同。
: III. 在Sakraida v. AG Pro, Inc.一案中,法院認為:當一專利將一舊有之元件及其已知功能之安排未超出可預期之結果時,該結合即具有「顯而易知」性。
: 最高法院乃強調,當一作品是努力即可獲得的,創新獎勵或其他市場力量自會給予改變的動機,不論是在相同或不同的的領域。如果「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PHOSITA)可實現一可預期之改變時,則依據美國專利法第103條之規定,應不可給予專利保護。同樣的理由,如果一個技術是備用於對一裝置之改進,而「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PHOSITA)亦可將其用於其他類似裝置之改進時,除非他的實際運用超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之技術,否則即應被視為具有「顯而易知性」 。
: 要言之,最高法院在KSR案中關於「顯而易知性」的判斷標準又回到Graham一案中的標準,即:
: I. 確定背景技術的範圍與內容
: II. 確定背景技術與申請專利範圍的差異
: III. 確定申請專利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普通知識者的技術水準。
: IV. 諸如商業成功之類的輔助判斷因素亦可以納入其中
其實就算在TSM下 Graham也是一直存在啊?
: 最高法院雖不否認TSM法則在協助審查人員客觀判斷一發明之非顯而易見的標準,但亦特別強調TSM法則並非唯一的標準,法院仍應就各種面向來檢驗是否具有「顯而易見」性,特別利用是與Graham一案相一致的功能法則(functional approach) 。
: 可以想見的是,Amazon的"1-click"技術若適用最高法院在KSR一案所揭櫫的原則,其將甚難取得專利。蓋其所使用的"1-click"技術,乃係對於先前技術(購物車模式)的改良,而其使用Client端的Cookie元件來取代Server端的Session元件,亦未超出可預期的結果,乃屬「顯而易知」的技術,自不符合美國專利法第103條之規定要件,而得取得專利。
: ==================================================
: 結論就是:如果僅是以你所謂的前案檢索來判斷該專利是否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就會
: 出現像1-click或MAC的改變進度條顯示這種荒謬的專利出來,因為只要沒有前案可循,
: 就會被認為具有新穎性或非顯而易見性,所以才會有學者主張要回到Graham一案中的標
: 準,以申請專利之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普通知識者的技術水準來判斷是否具有超越
: 可預期性,而不應侷限在前案檢索這個範疇而已
1-click一點都不荒謬
前案跟Graham是兩件事情
prior art是一件事 判斷新穎性進步性又是另外一件事
如果找不到prior art證明沒有新穎性跟進步性 本來就該給專利
說1-click荒謬的最好回到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思考這個問題
1997年的技術不是用2017年的常識來討論的
: ※ 引述《jaremy ( )》之銘言:
: : 1.如果針對特定申請案進行前案檢索而發現存在影響其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的現有技術
: : 則表示此特定申請案可能不具備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跟此特定申請案是不是商業方法
: : 、軟體專利或演算法專利無關。
: : 2.如果特定申請案是商業方法、軟體專利或演算法專利,在進行前案檢索而沒有發現存在
: : 影響其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的現有技術時,在美國OA實務上只會用101核駁而不會用102
: : 、103來核駁。
: : 3.至於你說"連帶地就會影響到你所使用的審查標準",這件事情的前提也必須建立在"進行
: : 前案檢索而發現存在影響其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的現有技術"的事實之上,如果沒有則是
: : 我第2點的看法,如果有則是我第1點的看法。
: : 4.以上三點是我在推文中所述"專利是否具有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跟是不是商業方
: : 法、軟體方法或演算法沒有關係"的理由。
: : 5.你引用的審查基準好像是在討論發明之定義的申請標的是否符合發明之定義,跟新穎性
: : 、非顯而易見性沒有關係。
: : 6.台灣目前OA實務上針對特定申請案是商業方法、軟體專利或演算法專利,我遇過審查委
: : 員直接用專利法第21條"發明,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來核駁,而沒有另提
: : 供此特定申請案是否具有新穎性或進步性的其他審查意見。
: : 以上意見請不吝指教
作者: treasurehill (寶藏巖公社及資源應用上)   2017-01-10 00:22:00
這不是後見知名的問題啊,而是把session的資料轉成然後再用資料庫的代碼來取得客戶資料,以1997年的技術來講並不困難啊?我們當時用Mysql+PHP就可以開不透過任何的模板(事實上當時也還沒有模板)就可以獨立開發一套購物車系統,1-click技術不是難以達成的真正的難題是金流的處理,那時的電子簽章還不普及,能提供電子付款的商家也不多,導致都必須先轉帳才能交易,Amzon的技術在當時真的不算什麼太大的突破只要稍微有點想像力的程式設計師都可以做得出來
作者: forcomet (無暱稱)   2017-01-10 00:30:00
你是用技術來判斷專利性而不是用專利的角度去看專利這就是最大的盲點你都說金流的問題是難以處理,在這種情況下程式設計師怎麼會去想到?這又是一個問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