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55694166
(承上)
2. Abbado的協奏曲錄音
這也是Abbado最為人稱頌的藝術成就之一,原因很簡單:對他來
講協奏曲指揮的目的在於「協助」而非「協力」,因此他願意完全配
合演奏家的詮釋;這兩者其實沒有什麼對錯可言,因為說到底只要演
得好就好了,而且其實後者可能是更難演好的,但無論如何Abbado在
這個領域的確是在一般標準之下的佼佼者(也因此這種人就算沒有家
族病史會得胃癌其實也沒有很意外...),而他的配合方式就是模擬獨
奏家演奏樂句的方式。個人認為尤其不能錯過他和他的好麻吉Pollini
的諸多協奏曲錄音,仔細注意甚至可發現Pollini在錄完第一次Beethoven
和Brahms的協奏曲全集以後,第二次灌錄的合作者全部都是Abbado!
而有一陣子剛好做了一些由Abbado協奏同曲目但由不同獨奏家演出的
錄音比較,在此列出如下作為參考:
(1) Brahms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演奏家分別是Brendel和Pollini(樂
團皆為BPO)。這兩個演出都非常精采,而Abbado都能模擬出兩者
的樂句形塑方式,例如Pollini大體而言是喜歡把和聲彈得很響,
而Brendel則是會把一些弱奏拉長,而後者Abbado模擬得尤其明顯
;
(2) Tchaikovsky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演奏家分別是Argerich(BPO)
和Pogorelich(LSO)。沒記錯終樂章Abbado似乎為了配合Argerich
的速度樂句甚至因而演得有點混亂(Abbado這種不管好壞全力配
合到底不只一次,之後會再列出一些cases),而Pogorelich那種
習慣把一些音演奏得很短促的習慣Abbado也做到了(沒記錯的話
更偉大的應該是他在錄音時作為獨奏和樂團的調停和緩衝...);
如果不是Abbado迷,建議收藏後者即可。
除了模擬獨奏家的樂句以外,Abbado還習慣會盡量找出聲部和獨
奏家進行對話,儘管原曲的配器沒寫好也是一樣。個人聽過最明顯的
例子是他和Argerich的Chopin第一號鋼琴協奏曲(LSO)以及和Zilberstein
的Rachmaninov第二號鋼琴協奏曲(BPO)。前者以前已經有在blog寫
過專文了,意者請自行點閱http://tinyurl.com/qp543o,個人有時候
其實會戲稱這是把Chopin的配器Rachmaninov化,因為很少有指揮可以
演到讓Chopin的樂團部分可以那麼明確地聽到有聲部在和鋼琴對話;
而後者由於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Rachmaninov在配器順序上最前面的作
品(第一號後來有重新配器),因此雖然有他前期那些傑作悠美的旋
律,但配器其實不如後期那麼精采(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大概是他少數
兩者兼具的作品,因為他很顯然為了玩配器把樂句切短然後一直在玩
他那最喜歡的配器接力賽),但有些地方Abbado很顯然還是很努力地
擠出一些聲部來和鋼琴對話了(例如第一樂章進高潮段落前);當然
或許也有其他指揮也有同樣的著墨,但就個人聽過的錄音而言,很少
有指揮可以做得像他那麼明顯而易於察覺。
3. Abbado的錄影演出
這可能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一塊,因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好
的音樂會錄影製作就像以前那些被當作工匠的藝術家一樣,不管是因
為沒有自覺還是不受到大眾的注意,但必須很明確要說的是:Paul Smaczny
這位偉大的製作人以及和他合作的眾多導演中,只要一遇到Michael
Beyer和Bob Coles,錄影的水準甚至贏過許多平庸的電影導演。這一
部分後來個人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介紹推廣,因為他們這個團隊三大影
展根本就應該另闢一個獎頒給他們,畢竟在這個領域裡目前根本沒有
看過有哪個組合可以做得像他們那麼好。這個團隊單就Abbado的Mahler
交響曲錄影部分之前我有寫過一部分的介紹並附上分鏡,意者請見: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1086192;和Kozena合作
的Mahler第四(LFO)錄影以及該團隊其他製作則請見:http://tinyurl.com/mcxe2z8。
簡而言之,該團隊總是能以最簡單的拍攝技巧,找到最適合呈現
該段音樂的畫面;當然他們有時候會有點取巧,例如把鏡位擺在非常
特別的位子(像是指揮正前方),或者是在其他地方玩花招,像和馬
勒青年管弦樂團(GMJO)的Mahler第九最後還把燈光調暗以合乎曲子
的意境;但既然會特別做這些事,表示之前有做功課;所以如果有任
何對Mahler不得其門而入的入門者,個人會推薦Abbado和LFO的Mahler
第一到第七的套裝會是最好的入門選擇之一。如果說錄音史上有許多
偉大且對音樂有品味的錄音師,那麼其實早就已經有同樣偉大且品味
同樣卓越的音樂會攝影團隊了,只是由於一般人對於鏡頭語彙和音樂
剛好同時熟悉的不多,所以才一直沒有發現而已(該團隊少見的失誤
大概就是太愛拍攝LFO大提琴聲部裡有兩個長得很像又常常坐在一起的
美女了...)。而且由於琉森音樂節的曲目不只是Mahler而已,所以像
是和Pollini合作的Beethoven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無論在視覺或是聽
覺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