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idi (柯基哥)》之銘言:
: 想當年,廣東路夜市被停業後,攤商轉入瑞光路,創立瑞光夜市,
: 當時攤商多到瑞光夜市分兩邊,兩邊不只隔著馬路,還用圍欄隔住
: ,禁止逛到一半就跑到另一邊去。當時,甚至有擠不進攤商,成立
: 了崇蘭夜市。
: 後來崇蘭夜市收了,瑞光夜市即使加蓋鐵皮,也日漸式微,從兩邊
: 縮成一邊,再從底部慢慢縮到剩靠馬路這一部份,直到今日,結束
: 營業。
: 屏東市倒底需不需要兩個一週營業七天的夜市?
: 縱觀這幾年,台灣新開的廣場封閉式的夜市好像都倒得快(金鑽、凱
: 旋等),但馬路型夜市也被居民抗議一間一間收掉(勞工夜市等)。倒
: 底哪一種夜市好?
前幾天剛好跟朋友聊到瑞光夜市,有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早期的廣東路商展,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商業空間"來集客,當時商業最發達的
是中央市場跟逢甲路商圈,當時經濟正在起飛,區域租金非常驚人,自然不是一般
攤販或剛起步的小商家有辦法進駐,於是廣東路商展開始。
從朋友那邊得知,廣東路商展剛開始時,是在現今大連路基督教後期聖徒教會的位
置,後來這邊要蓋教會,才轉移至廣東路。
當時廣東路商展能如此受歡迎,大概有幾個主要原因:
1.當時市區晚上商業活動少,商展提供逛街去處
2.商展販賣的種類多元,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3.商展當時是一些新流行的行業與產品的測試溫床
但除了這幾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CP值"。
當時的商展,多數的產品都較有店面的店家來的低,像是早期的十元店就是先在商
展出現的,還有一些"盜版品"的衣服、CD、遊戲卡帶等,價格都是比店面來的低很
多,餐飲方面也很多都是主打平民商品,比較高檔的大概是像牛魔王這樣的夜市牛
排,60元上下,價格遠比當時的牛排館上百元、甚至數百元,要來的平價,且內容
一點也不馬虎,有肉、有麵、有餐包,還有喝到飽的紅茶、玉米濃湯,唯一的缺點
就是在大馬路邊,多少要配點煙塵這樣,但因為價格低廉,所以大多數人其實沒那
麼在意。
在當時,一般民眾的收入,其實不比現在低,加上物價低,所以消費能力普遍都還
可以在基本生活、學費等支出後,來逛逛商展。
[分隔線]
但是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看瑞光夜市,裡面的攤販價位並沒有比外面店面的店家便
宜,大多在價格上是一樣,但是若有經常在吃,其實可以發現提供的內容並沒有比
外面的店面多,甚至有些店家提供更差的內容物品質(哪些就不方便說,自由心證)
。
而在種類上,其實夜市裡有的,外面也都有,並沒有特別的產品,加上現在的店家
營業時間都開始往後挪,營業到越來越晚,窗口吐司這類都還營業到凌晨,晚上去
處變多了,自然分散了集客效果。
在人口老化的現在,搞不好用"晨市",逛的人還比較多 XD
[分隔線]
簡單說,我跟朋友現在沒特別想去瑞光夜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東西沒有比較便宜
,也沒有因為沒有舒適的環境就提供較低的價格,或在一樣價格的情況下給我超值
的感受,或是特別好吃的風味,或只有夜市裡才有的。所以同樣價格跟內容,我找
環境更好、有店面的店家就好,根本不用刻意去瑞光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