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紅蜘蛛為何殺不死?植病專家來解答

作者: gpoidg (就是這樣...)   2016-03-25 23:18:18
文章連結: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83388/
「我『延畢』了!」今年2月本來要從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退休的榮譽特聘教授
曾德賜,因為覺得一時還走不開決定續留「戰場」奮鬥。他說,民間俗諺常提到「
真藥治假病,真病沒藥醫」,就是病急亂投藥,產生抗藥性而不自知,這不只在醫
界發生,農業也是如此,因此在國內農藥濫用問題持續發生、植物醫生制度尚未建
立的此刻,他沒理由退休。
http://i.imgur.com/gx86CL7.jpg
曾德賜教授多年來研發益菌劑的發酵工廠(攝影/郭琇真)
力排學界潮流 曾德賜勇敢從益生菌跨入農藥
 ̄ ̄ ̄ ̄ ̄ ̄  ̄ ̄ ̄ ̄ ̄ ̄ ̄ ̄ ̄ ̄ ̄ ̄ ̄
曾德賜大約在13、14年前開始鑽研農藥領域,當時的他年逾50,「那個年代研究農
藥會被說沒前途,因為一般認為農藥的技術水平並不高,相較之下,生物科技前景
看好,但系上實在沒有老師想教農藥學,當時我剛從植病系系主任及遺傳工程中心
主任退下來,我想就努力看看。」
曾德賜是扎扎實實的中興人,大學和碩士都是念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1980年通
過教育部公費留考赴美進修,1984年從美國加州大學取得植物病理學博士文憑、放
棄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歸國後,便進入中興大學教書,直到現在。
鑽研農藥前,曾德賜本身專長在植物病理相關的生理和生化代謝方面,研發益生菌
已有10多年,像治療柑橘類流膠病的鏈黴菌、素有植物病害「殺手明星」之稱的枯
草桿菌都是從他研究團隊研發。
為了找尋這些益菌,曾德賜帶領研究室同仁上山下海到農園裡蒐集,從數百個益菌
中篩選適合的,拿回中興大學防檢疫大樓旁,研究室所建立的發酵工廠研究,發酵
工廠擁有的發酵槽設備非常完整,從10公升、50公升到750公升的發酵槽都有,是
典型先導型工廠規模,曾德賜與工作同仁在這研發,建立個別的量產與產品調製技
術流程,回到溫室及田間實證試驗,協助農民解決病害。
鑽研農藥14年 一磚一瓦建立農藥藥理分類
 ̄ ̄ ̄ ̄ ̄ ̄  ̄ ̄ ̄ ̄ ̄ ̄ ̄ ̄ ̄ ̄ ̄ ̄
曾德賜開始深入研究農藥領域時,他發現,國內農藥使用種類和有關應用管理技術
資訊落後國際很多,例如國際農藥相關專業組織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IRAC)
、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FRAC)等,約在1980年代便將農藥依作用機制進行分
類,像哪些農藥對抗神經傳導運作、哪些對抗酵素生命功能、如何用藥才能精準確
效等,但國內卻找不著這些資訊,「我幾乎是從頭開始翻國際文獻,逐步把各類農
藥的學理基礎建構起來。」
曾德賜發現,過往學界對農藥的理解都是從化學出發,很少導入醫學觀念,不僅懂
得的藥較少,對於這些藥作用在植物疾病或害蟲身上是採取什麼機制,不見得了解
,甚至當抗藥性發生後,也不會知道要如何教導農民輪替用藥,讓用藥更精準、有
效。
http://i.imgur.com/UTCFMDm.jpg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曾德賜,背板為這些年來教授參考國外文獻和相關
組織,整理出來符合國內農藥登記現況的圖表(左為殺菌劑、右為殺蟲劑)攝影/
郭琇真
有機磷農藥對人類影響大 更需專業知識
 ̄ ̄ ̄ ̄ ̄ ̄ ̄ ̄ ̄ ̄ ̄  ̄ ̄ ̄ ̄ ̄ ̄
像是植物界常見的3大害蟲之一「紅蜘蛛」,「很多農民常會噴灑有機磷農藥來防
治,卻常發現噴越多越沒用,像今天可能先噴愛殺松,隔沒幾天發現沒效改噴大滅
松,但這些藥劑的作用機制其實都相同,多噴只會讓紅蜘蛛產生交互抗性。」
以有機磷農藥來說,國內目前登記可用的多達70支,這類農藥主要是用來抑制昆蟲

中樞神經上的「乙醯膽鹼酯酶」,是屬於神經毒的一種,乙醯膽鹼酯酶由於存在人

類全身,因此人類比害蟲還要敏感,二次大戰製造的毒氣主要就是這種毒性,早期

一些有機磷農藥的發展也和這有關,因此噴灑有機磷農藥需要非常專業的藥劑知識


曾德賜解釋,因此如果當有機磷農藥對紅蜘蛛沒效時,具備完善植物病理知識的植
醫就要懂得教導農民輪替用藥,像紅蜘蛛主要是吸汁危害,可以建議使用抑制氯離
子通道的殺蟲劑阿巴汀等,讓紅蜘蛛停止取食活動;如果田裡的蟲口數已經很多,
要抑制紅蜘蛛繁衍後代,可以使用賜派芬或賜滅芬等屬於生長調節型的藥劑,這些
藥劑作用機制新穎、毒性低,會讓細胞膜裡的脂質無法合成,紅蜘蛛的卵就孵不出
來了。
http://i.imgur.com/22uFqrr.jpg
曾德賜在果園間協助農民診斷病害。(圖片提供曾德賜)
曾德賜:推動植醫 改善農藥濫用、價格引進的大環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德賜說,人有醫生,動物有獸醫,但植物生病卻沒有專業的醫師可諮詢,導致農
民聽信農藥行的說法濫用農藥,卻始終無法對症下藥,甚至有農民連噴劇毒農藥都
沒配戴專業防護衣,導致神經中毒,因此跟隨歐美潮流推動「植物醫生制度」非常
重要。
像美國加州實施「病蟲害輔導師」已有多年,在農業生產上,包括農藥的購買以及

田間施藥等專業人員都須通過證照考核才能從事,此種專業證照每3年就得重新考

試才能延續,因此農民施藥都會徵詢輔導師意見、遵照規定,違反甚至可能會送上

法院。
推動植物醫生還有一大好處是,過往農藥登記由藥商主導,因為價格導向,導致農
藥市場出現劣幣逐良幣的現象,便宜、好用的農藥很容易引進,低毒性、價格較高
且環境友好性的新藥則相對困難,「未來植物醫生應本著專業和科技潮流盡量引進
低毒農藥,搭配生物製劑和專業的田間管理,不僅對環境較友善,也能照顧農民的
健康。」曾德賜認真地說。
「現在國際間研發新藥的腳步越來越快,而且研發出來的農藥選擇性很高、施藥會
較精準,有些新藥甚至比唇膏、咖啡毒性還低,因此植物醫生制度若能建立起來,
本著專業用藥的良知,便能影響過往農藥登記與應用管理的沉痾。」
其實農委會防檢局近年也正研擬《植物醫生法》草案,希望推動該制度,前年更委
託中興大學開設「植物醫學人才培育–農藥藥理與應用」師資班,並由曾德賜主講
,課程吸引不少台大、興大、嘉大、屏科大等相關領域老師參與,包含台灣拜耳、
台灣先正達等產業界也是學員之一。
於此同時,曾德賜也整理多年來深入研究農藥學理的心血,在去年中出版了《農藥
藥理與應用—殺菌劑篇》,本來已有66歲的他,今年想從教職工作上退休下來,後
因放心不下選擇續留崗位,「我現在手邊正陸續整理殺蟲劑篇、除草劑篇等,希望
能夠盡快出版,讓學生有教材可以入手,再搭配未來植物醫生制度的建立,我想社
會應該會更美好吧。」
http://i.imgur.com/AasjY1C.jpg
曾德賜研究團隊研發的枯草桿菌(左),對青椒種苗有促進生長的功效(圖片提供
/曾德賜)
作者: cdbox0220 (打翻糖果盒)   2016-03-25 23:29:00
推好文
作者: PowerCable (卡布‧哈士奇)   2016-03-26 00:26:00
作者: yuzukineko (閃亮三叔公)   2016-03-26 01:02:00
作者: karty116678   2016-03-26 01:08:00
作者: MeowDeLay (喵的勒)   2016-03-27 18:31:00
好奇一問,賜滅芬會像賜派芬那麼貴嗎?
作者: gpoidg (就是這樣...)   2016-03-27 20:45:00
這個可能就要問農藥店老闆了...電梯向下請教樓下駐板老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