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wallow753 (下午茶)》之銘言:
: 來源:http://www.vgtime.com/topic/1044282.jhtml
: 在近期的一次遊戲研討會上,世嘉確認,今年4月公佈的《新櫻花大戰》正由《戰場女武
: 神》系列製作組進行開發。
: Sega CS2 工作室副部長中村俊表示,《戰場女武神》系列開發組目前正在負責《新櫻花
: 大戰》的製作。在近期公司組織變更後,該製作組已經被整合至Sega CS2 工作室,CS2
: 接手的內容面也更加廣泛,但仍將著重於日本市場。
希望這次是真的完全新作,
而不是像莎木1&2 HD這種單純提高解析度,重新發行的新作。
櫻花大戰系列作本傳前一代是PS2時期的櫻花大戰5:再見~吾愛(2005/7/7發售),
距今已超過13年時間。
不過交給戰場女武神來制作,如果是該團隊前一次發行的外傳作品[蒼籃革命],
同樣的開發工作成員來負責,很怕又會像蒼籃革命,
把一個已經作出口碑的系列作給砸鍋掉。
其實SEGA邁入PS4世代之後,家用機作品數量比起PS3/PS2都明顯銳減了許多。
許多以前從MD或SS/DC時期有名的經典系列或口碑作品,已經都很久沒再發行新作。
例如:戰斧(Golden Axe)/格鬥三人組或四人組(Streets of Rage)/
飛龍騎士(Panzer Dragon)/飛天幽夢(Nights into Dreams)/
光明與黑暗:續戰篇(Shining:Force)/聖龍戰記(Dragon Force)
忍(Shinobi)/女忍者(Kunoichi)/VR快打(Viturl Fighter)
或是大型電玩版的Daytona USA(雷特納賽車)/Out Run(超越)
毒蛇快打(Fighter Viper)/瘋狂計程車(Crazy Taxi)/SpikeOut
衝破火網(After Burner)/死亡之屋(The house of the dead)。
綜觀上述這些PS2時期或更早以前曾經存在的SEGA知名或人氣作品,
在PS4平台已經發售剛滿5年進入成熟期的現在,都還未見SEGA發行系列新作品。
是SEGA現在的公司高層已經都忘了以前這些佳作嗎?
PS4這幾年於PS4總共發行了38款遊戲作品(DLC資料片未計算)。
幾乎是靠一個人中之龍工作室作品,來撐起SEGA的招牌(人龍系列8款),
其它只剩第二協力廠商(例如Persona)或音樂相關作品及音速小子來撐。
遊戲畫面能夠跟得上同世代其它日廠或歐美廠的,本家團隊只剩人中之龍工作室。
SEGA的規模在日本家用遊戲廠商至少是前五強,
光是SEGA GAMES在日本就將近一千員工數,母集團Sega Sammy Holding則有七千多人。
以前SEGA的動作遊戲堪稱日本家用機廠商最先端技術,
那時候還有Capcom(卡普空)跟Namco(拿姆科)/Konami(科拿米/科樂美)在競爭。
這三家一個是靠擅長的大型電玩動作遊戲起家,
另一家則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大型電玩廠商,
最後一家在紅白機就開發制作了大量動作遊戲而成名。
這幾家幾乎就是當時日本遊戲廠商ACT類的代表性招牌。
但是論技術力,SEGA當時靠大型電玩專屬機版的優異性能,是超越其它同業。
只有卡普空跟拿姆科在進入21世紀(2000年)前,還算可以跟SEGA的ACT遊戲分庭抗禮。
其它的大廠,史克威爾跟艾尼克斯都還在專心研發RPG,動作遊戲沒什麼經驗。
光榮還在制作三國志/信長之野望/太閣立志傳/大航海時代 這些SLG戰略遊戲,
Tecmo還在大型電玩/家用的FC/SFC磨練他的忍者龍劍傳/生死格鬥基礎,
Bandai還在靠玩具模型跟動畫改編遊戲作品來賺錢。
隨著時間推進到PS4,雖然Bandai Namco及Koei經常被討論區玩家批評DLC商法,
可是它們幾乎每年都能穩定的推出新作品或系列新作,來為公司賺取穩定的獲利。
各系列作品都有能擔負起PS4世代畫面平均水準以上的開發技術力。
但是SEGA,只剩下人中之龍工作室的相關作品能頂住SEGA招牌,
拿得出PS4世代該有的平均值以上畫面水準。
其它的音樂遊戲(初音未來)? 戰場女武神? 電腦戰機外傳作品? 魔法氣泡?
這些遊戲如果沒掛上SEGA,第一次看到該遊戲的玩家,
恐怕會以為是哪個日本中小型廠商的作品。
(白金工作室/From sofeware/Tre-Ace/Arc System Work/Yukes/Sandlot/Dimps,
都作出比上述那些SEGA作品,畫面更優秀的遊戲。甚至連Falcom的模型/背景都超過它)
VR快打跑哪去了? 戰釜多久沒新作了? 格鬥三人/四人組新作呢?
光明與黑暗續戰篇(Shining Force)? 飛龍騎士? 強調高速動作的忍系列?
SEGA的主管跟制作人都已經忘記以前眾多自家的代表性或口碑作品了嗎?
以前SEGA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日本廠商之一,但是它現在已經再也回不去而失去光輝。
如果SEGA缺乏新的遊戲開發人員,那可以學史克威爾,
當初他們在開發FF15時,發現有足夠軟體開發PS4遊戲能力的本公司人員不足,
所以大舉招募新員工人才的廣告,廣徵各界的軟體開發精英人士來協助。
後來才能生出FF15(隨然劇情的安排演出劇本被批評,但至少畫面有PS4該有的水準)。
如果SEGA這世代的遊戲產量少(尤其畫面有中標水準以上的更少),
那麼,就學以前史克威爾的作法吧。
一個偉大的公司,是要能容納不斷有新血加入產生良性競爭,
才能為公司帶來進步的新動力,而不是至於心態總停在失去競爭力的老舊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