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wistar (暴風雪之喀秋莎)》之銘言:
: 看到板上對尼爾這麼關切,我就好奇查了一些東東
: 把遊戲名稱拿去Google,可以看到喜歡這款遊戲的人數百分比,
: 旁邊也可以選擇喜歡或不喜歡。
: 簡單來說就像是Google map上的評價一樣。
: 我不知道大家的感覺,不過我自己覺得Google map的評價大致都蠻準的。
: 以下是我自己搜尋數十個現今比較常見的PS4可以玩到的遊戲得到的結果。
: 我想近兩年常見到的遊戲大多都在裡面了,當然我接觸PS4的時間還不長,
: 孤陋寡聞在所難免,有遺漏的話可以幫我補充。
: 有些只是我剛好想到,例如某下個月會免遊戲這樣。
: 尼爾:97%
: 巫師3:97%
: 最近很多關於尼爾的討論,個人不帶什麼立場用這份名單來看,
: 尼爾在裡面就是屬於最頂端的97%好評。
: 負雷的玩家就代表......你是那少數的2.X%囉
^^^^^^^^^^^^^^^^^^^^^^^^^^^^^^^^^^^^^^^^^^
: 基本上95%以上好評的可以看得出來,都是質量銷量皆非常優秀的優質作品。
: 隻狼推出的時間還不夠,這個%數可能還會變動。
: 90%以上的通常也是好作品,只是會有顯著的中性到偏負面的意見。
: 80%以下的滿少的,恭喜真三國無雙8下面還有爐主幫墊。
^^^^^^^^^^^^^^^
: 這個評價應該滿能代表一般玩家的好惡。
: 畢竟一般玩家不會沒事跑去Metacritic寫評論打分數,
^^^^^^^^^^^^^^^^^^^^^^^^^^^^^^^^^^^^^^^^^^
: 但只要有Google這個遊戲,就可以一鍵給分。
: 而且還有很簡單的門檻:看來要搜尋數夠多,Google才會納入評分,
: 不然連給分選項都沒有。
這邊先就評分機制討論一下。
這種大眾評分機制很麻煩的一點是:沒有fu的人不會特別評論。
也就是說,打從一開始,會參與評分的人就已經被篩選過了。
簡單說,會參與評分的人多半已經有「夠強的動機」去投喜歡、討厭選項。
記得看過一個數據,會刻意維護、
編寫wiki條目的人大概只佔wiki使用量的1/1.000,000。
這個比例現在多少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網路上產生的的內容互動本來就是相對少數。
今天google給的是門檻相對較低的機制,可以期待有「比較」公平的評論。
但是原則上還是很難跨過「有fu才會去投票」的網路使用者行為慣性。
問一個很簡單的狀況:
我們很難說尼爾的97%跟其他遊戲的97%的意義是一樣的。
拿同樣97%好評的尼爾跟巫師3,看steam的評分:
尼爾:31,971 極度好評
巫師3:186,553 壓倒性好評
我們就很難說這是一樣的了吧?
而即便是壓倒性好評的巫師3,放到整個steam玩家族群中也是相對地少。
因為沒有玩過的人不會評分,玩過的人沒有fu也不會特意評分寫評論。
而在買的那個當下,其實就已經暴露出自己的偏好了 XD
回過頭來,在手邊只有這麼單一且片面的訊息的狀況下,
說「玩過尼爾卻又不喜歡的人只佔玩家的2.x%」的論述需要修正,
而我們只能說「在google的機制來看,對尼爾表示意見的玩家有97%給好評」,
這種簡單到幾乎是直接敘述(= 廢話)的中性意見。
引用這種評分數據要很小心,因為從評分機制開始就藏了很多毛。
: 其實你喜不喜歡一個遊戲,看評論不一定準。
: 就像Google map裡面4.7分的餐廳,還是可能讓你不滿意,
: 而3.5分的餐廳也可能有讓你特別喜歡的地方。
: 但把4.7分的餐廳講成是一家雷店,又貴又難吃服務態度差,一無可取,
: 我覺得就有點過頭了。
不能只單純看「評分」,而是要看「評論」。
評分只能看出這個東西在這個玩家心中的分數,
但很多時候「為什麼」玩家會給這個分數才更是重點。
網路上不免一些文章一開始就有大師級風範-不管怎樣先批再說。
但是批的觀點是不是一致、內容有沒有辦法引起共鳴,才是重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