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嗦,先上證據
https://i.imgur.com/RQxQE6Q.png ← 小公園常駐傑尼龜
https://i.imgur.com/hIWOQ8M.png ← 活動期間
https://i.imgur.com/AN6GQ5N.png ← 活動結束後
會注意到是因為岩石系的活動開始,大量的雜魚消失
但是這個公園的傑尼龜卻很穩定產出
但是我還是觀察了好幾天才敢確定這個公園真的變成巢穴
畢境公園的面積真的有點小,確認起來不像大巢那麼直觀
來談談大家可能最關心的事:去 OpenStreetMap 編輯地圖到生效花了多久?
從一般顏色的地變成綠地 → 大約四個月
確認為巢穴 → 大約七個月 (不過有可能前幾輪出的是雜魚被我忽略,實際可能更短)
自從知道 OpenStreetMap 可以影響生怪
我上去編輯過不少次
老實說,就我觀察到的情況,地圖編輯狀況差強人意
光我住家附近少說有十來個公園在我之前不曾有人編輯過
甚至包括一個面積不小算的(大約本文提到的公園四、五倍左右)
我也不是住在什麼偏鄉,就在桃園市區附近而已
我自己是覺得台灣應該還有不少有潛力的公園沒有被挖掘出來
特別是那些比較偏鄉的地方,從我家附近的編輯狀況來看
很有可能有一堆無名公園有機會成為像台北安森一樣的大巢
總之若有興趣的話可以試看看編輯地圖
就算不是為了遊戲,這個地圖也是很多服務在使用
(所以拜托不要亂編輯,因為真的有可能害死人)
當作做功德讓世界變得更便利美好一點點也是件美事
另外討論一件事,不過以下猜測居多,看看就好
在懷疑這個公園已經變成巢之後,我同時開始觀察我前述那個面積不小的公園
遺憾的是,那個公園沒有變成巢,只是生怪點從一個變成了兩個.......
我猜測,是否能成為巢,或是生怪點的密度可能某種程度上和 ingress 的塔有正相關
圖中的小公園在 PokemonGo 中有一道館一轉牌
而在 ingress 裡這裡是擠了五座塔
反觀另一個比較大的公園只有 ingress 兩塔,而且還很不幸地擠在一起
所以 PokemonGo 裡只有一道館
猜測因此,明明另一個公園大很多卻依然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