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電郵當道 郵政吊命 發達國重災區 私有化甩財政重擔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0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510/KIVEAS7IBXA0M.shtml
互聯網改變人類生活模式,電子郵件普及更令郵政派遞成為夕陽行業。據萬國郵政聯盟
(UPU)估計,2011年全球郵件量跌近4%,當中發達國家是重災區,同年有5%郵局被迫關閉
。在數碼世界的衝擊下,傳統郵政服務為了掙扎求存,絞盡腦汁開源節流;亦有國家為擺
脫這個財政重擔,索性讓郵政服務私有化。
香港《文匯報》報導,網絡世紀對郵政服務的影響近年逐漸浮現,美國郵政署(USPS)處理
的郵件數量從2007年的2120億件,急跌至2012年的1600億件,日本2012年郵寄量較2007年
減少13%,法國則預測明年郵件處理量會較2008年銳減3成。
郵寄量大減重創郵政收入,以佔全球郵遞量40%的USPS為例,自2007年收入達到最高峰的
750億美元(約5,814億港元)後便一直下滑,到2012年跌至650億美元(約5039億港元),整
體虧損達159億美元(約1233億港元)。儘管過去9年USPS員工銳減20萬人,人手依然過剩。
USPS為開拓收入來源,積極考慮仿傚其他國家郵政兼營銀行服務,今年較早時便發表白皮
書,計劃推出支票兌現、小額貸款、賬單支付及跨國匯款等服務。金融海嘯後,民眾對銀
行信任度跌至新低,百貨公司Target及其他零售商的客戶資料被竊,令公眾更關注私隱保
護,為USPS兼營銀行業務帶來優勢。
傳統銀行近年為削支減少分行,研究顯示,目前59%有郵局的地區最多只有一間銀行,反
映郵政銀行的潛在商機。此外,低收入顧客存款少,難以收回行政費用,令美國大型銀行
普遍不願為他們提供服務,自2008年以來,93%關閉的銀行分行均位處低收入地區,這些
家庭都有望受惠於郵政銀行。
儘管郵政銀行有不少優點,但眾議院一個委員會認為,郵政局涉足銀行服務,會令政府過
度干預市場。金融服務創新中心負責人特舍更稱,USPS對金融服務無任何理解及營運能力
,擔憂郵政銀行引起市場混亂,只會禍及無數客戶,弄巧反拙。
身陷財困的USPS計劃出售旗下資產套現,但上月內部調查揭露,USPS原來對本身擁有幾多
幢歷史建築毫無頭緒,包括建於1930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區郵政總局,惹來批評。保育團
體及政界要求USPS清楚相關法例及保育政策前,應停止出售資產。
USPS陷入的另一個爭議,是與辦公室用具連鎖店Staples達成協議,在店內設置櫃位提供
郵政服務,USPS員工發起遊行批評此舉等同搶飯碗。郵政工會批評,Staples員工欠缺訓
練,恐拖低郵政服務質素,並質疑USPS有關決定是要為進一步削減郵局員工鋪路。
USPS為了節省人力,會向預先分類好信件的用戶提供折扣回贈。一些民間企業窺準此商機
,推出信件整理和分類服務,估計每年從USPS領取超過150億美元(約1,163億港元)的折扣
。郵政管理委員會指,折扣額已超過省下的開支,更引致數以萬計職位流失。有意見擔心
,USPS愈來愈多業務流入私人領域,實質已暗中「私有化」。
網絡發展令不少發達國郵局瀕臨破產,加拿大甚至取消城鎮郵件上門投遞服務以減少虧損
,同樣面臨經營困難的香港郵政會否效仿?香港郵政總經理區蕙冰坦言經營有壓力,但不
會減慢郵遞服務或取消上門送件,轉虧為盈主要靠開源節流。
開源方面,香港郵政近年因應網上購物趨勢成立業務發展部,針對電子、科技發展設計新
產品和服務。新產品包括本地派遞服務「易送遞」,專攻中小企用家的網上多媒體直銷平
台等。
節流主要是人工、空運燃油費、終端費等三大成本。隨著中文信件愈來愈多,郵局考慮引
入機器,識別中文地址和提高讀件效率。另外還將合?港島和九龍兩個郵件分揀中心,同
時推行綜合郵件服務系統,簡化後台工作。
區蕙冰相信,加郵費有助減輕經營壓力,但郵局作為政府部門,員工薪金由政府確定,加
上航空燃油等外在變數,最終能否轉虧為盈仍是未知數。她又指,受郵政營運基金運作條
例限制,香港郵政不會仿效中國大陸涉足金融服務。
工聯會香港郵務職工會理事長張偉權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香港郵政重振昔日輝煌不感
樂觀,郵件減少、成本上漲令郵政「寄一封,蝕一封」,單靠加郵費「止血」非長遠之計
。目前郵局須向私人機構、房署、領匯繳交市值租金,但租金不斷上升,他呼籲政府檢討
現行制度,並希望政府及領匯豁免租金,同時補貼位於私人物業的郵局,以減輕經營壓力
。
中國大陸郵件也減少,郵政卻不至於嚴重虧損。張偉權指,這主要因為內地多人集郵,熱
炒郵票為郵政帶來可觀收入。反觀香港,紀念郵票透過網上訂購,沒限制數量,與排隊限
購相比,郵票變得缺乏升值潛力。另外,大陸郵政可將用家資料出售予廣告商,但在香港
及其他發達地區,此舉有違私隱法例。
歐洲是全球最先推動開放郵政市場的地區,經過長達15年的努力,於去年取得初步成果。
理論上,開放郵政市場有助引入競爭,但由於國營郵政服務運作已久,業務根基雄厚,即
使私有化後依然接近壟斷市場,其他郵政企業根本難以匹敵,缺乏競爭的環境亦引發服務
水平下降、收費卻不斷上漲的怪現象。
歐盟國家郵政私有化後都出現不同問題,以荷蘭為例,1989年成為全球首個郵政私有化國
家,但結果是全國9成郵局關閉。時至今日,荷蘭有4間郵遞公司互相競爭,但每間送信時
間均不同,混亂得可謂「四國大封相」。
相反,德國郵政早已殺出血路,憑大力發展電子商貿及開拓亞洲等新興市場,近年盈利穩
步上揚,預測每年盈利可錄得3%平均增長,並於2020年前超過50億歐元(約538億港元),
旗下快遞公司DHL每年增長更高達10%。
英國政府去年10月將皇家郵政私有化,以每股330便士把60%股份上市。不過短短7個月內
,其市值已由33億英鎊(約432億港元),飆升至約53億英鎊(約693億港元),執政保守黨因
而被審計部門批評「賤賣」資產,令納稅人損失數十億英鎊。
此外,政府原先打算將主要股份售予大型機構投資者,確保長期穩定股東基礎,不過16家
獲選的優先投資者都在幾周內出售半數所持股份,獲利數億英鎊,這令保守黨政府備受批
評,甚至被在野黨質疑利益輸送。
加拿大郵政因郵遞業務日漸萎縮,近年虧損嚴重,早前公布多項開源節流措施,包括於3
月底起,普通郵件加價35%,並計劃取消逐家逐戶上門派遞,成為首個取消這服務的二十
國集團(G20)成員;另還與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及電器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等合作,提
供即日送貨上門服務。
加郵去年稅前虧損為1090萬加元(約7698萬港元),必須大刀闊斧改革才可扭轉困境。當局
計劃在未來5年內逐步取消上門派遞,今後民眾需在大廈大堂、社區和郊區信箱,以及郵
局等收信,即使是溫哥華、多倫多和蒙特利爾這些大城市都無法倖免。
由於加郵幾乎壟斷當地郵遞業務,市場缺乏上門派遞的私營郵遞公司,因此新措施對偏遠
居民、長者和傷殘人士帶來巨大不便,尤其是加國寒冬下,要居民長途跋涉取信是不近人
情,因此受到強烈反對。
日本方面,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任內致力推動日本郵政民營化,甚至不惜為此解散眾議
院提前大選,終在2005年10月通過法案。但日郵規模龐大,加上來自民間和既得利益者的
反對聲音,令私有化進程一拖再拖,直至近日政府財政委員會才開始就上市進行磋商,即
使成事,最快也要等到明年9月。
日郵除郵遞外亦提供保險、儲蓄和領取退休金等服務。截至前年,總存款額達到176兆日
元(約13兆港元),是全日本最大儲蓄機構。
在2005年郵政民營化法案下,日郵分拆成郵遞、儲蓄、保險和郵局資產管理4個分支,並
計劃透過上市私有化。然而日郵服務深得民心,國民擔心私有化後影響服務,加上政府內
外既得利益者阻撓,致使私有化計劃多次被迫煞車,表面上雖已「民營化」,但實際上仍
是由政府100%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