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為分享
分享網址: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_page=3&id=5597
階段1、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時常跌倒?
如果是未滿3歲的孩子走路常常跌倒,通常還太不需要過於擔心。黃彥鈞職能治療師解釋,
年幼的孩子還處於尚在學習走路的階段,其肌肉力量、動作控制、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
等可能尚未發展成熟,走路走不穩或跌倒…等情形仍算是正常。
孩子需要的是多練習走路
爸比媽咪可以觀察孩子通常是在什麼情形下較容易跌倒──是由坐到站時?剛起步時?變換平面時?
還是在站立或行走之中沒來由地突然跌倒?
如果是從坐到站、剛起步的階段容易跌倒,可以多練習起立蹲下的動作,
藉以加強腿部與臀部肌力。如果是在不同介面,如從水泥地、草地、斜坡…之間轉換時容易不穩,
就請孩子先慢慢走,慢慢感覺不同材質或坡度的差異,讓孩子調整其行走方式,
學習在不同的介面平面上踩踏或行走的能力。
輕鬆口吻要求孩子站起來
當孩子跌倒了,許多大人的反應都太強烈了!其實,爸媽的態度正是重要的關鍵!
,避免帶著責備的口吻對跟孩子說「跌倒就自己爬起來!」或者「你怎麼那麼笨!」
也不用誇張溺愛地把責任都推給地板,「哎呀~怎麼了啦!地板壞壞!媽咪打打~」
孩子跌倒時,爸媽可以在一旁觀察,讓他自己爬起來就好。若是孩子遲遲沒有站起來,
只要以輕鬆平穩的語氣說「起來囉~我們要繼續往前走唷!」不要有過多的反應
,否則有些寶寶最後會變成是以故意跌倒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站得穩→站得久→練習走
孩子不能還不會走就想學飛,所以,一定要先能站得穩,之後才能夠走得穩。
爸媽可以先讓孩子練習站立,再慢慢拉長站立的時間及加強站立的難度,以打穩孩
子將來行走能力的基礎。爸比媽咪可以在小桌子上放置孩子喜愛又需要花時間探索的東西
,如:按壓會發出聲音或不同形狀配對的玩具,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來操作
。至於,桌子則是須適合孩子站著可以操作的高度為佳。
當孩子可以站得穩、站得久,開始要學走路之際,爸媽可以把孩子喜歡的東西放在前面,
引導孩子走過去拿取,以增進誘發孩子行走的動機。
穿錯鞋子,也可能導致常跌倒?
孩子若是穿到不合腳的鞋,也可能因此而跌倒!到底童鞋要怎麼挑,
才能讓孩子穿上它走起路來舒適又安穩?黃彥鈞職能治療師提供以下3點建議:
‧前面包後面包:包鞋或運動鞋較適合孩子學走路時穿著,若是鞋子的前端或後端沒有包覆,如涼鞋,甚至是拖鞋,保護性相對較差,行走時也較容易發生危險。
‧鞋面深度足夠:鞋面太淺、露指縫的鞋款(如:娃娃鞋)露出太多腳背較不好走路。建議鞋面包到快腳踝處,才不會走一走鞋子就飛出去。
‧鞋底厚度適中:鞋底不能太軟,要有足夠的抓地力,也不能太薄,至少要有0.5公分厚度才容易行走,否則孩子可能走一下就累了而不想走。
未滿18個月無需穿鞋襪
孩子何時需要穿鞋子走路?黃彥鈞職能治療師指出,原則上,不建議孩子太早穿鞋走路,通常在18個月之前沒有必要穿鞋。因為15~18個月的孩子正在學走,
赤腳走路可以讓孩子的足部多接受些感覺刺激的輸入,直接感受如何用力,學習足部動作控制並促進整體感覺調節,
讓孩子的雙腳能夠在沒有鞋襪隔閡之下確實接觸不同地面或材質。
不過,若是要外出,當然要穿上鞋子,以保護小腳丫;若是在室內練習走路,18個月以前是可以不用刻意穿上鞋襪的。
給家有學步兒的建議
對於家有剛學走路以及已經學會走路的孩子,平時的居家照護方面,黃彥鈞職能治療師給予2點的建議。
建議1、多與大自然接觸
利用機會多帶著孩子到戶外走路與大自然接觸,不只是住家附近的小公園,而是有高低起伏、
彎彎曲曲的山路,或是泥土、草地、沙子、碎石子…等不同介面的道路,都要有充足的體驗才好。
建議2、給予時間多觀察
爸媽平時可以多觀察孩子的活動情形,當孩子準備好之後再來走路,而不需要精準地對照發展里程碑來操作。
不過,爸媽並非一味地等待,也切勿過於心急。萬一與醫事人員討論後發現孩子確實發展落後太多,才需要幫忙引導或接受專業幫忙。
,爸比媽咪的鼓勵與支持需要適時適度地給予,才能將這些關愛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幫助孩子能夠順利培養站立與行走相關的能力,
體驗步行與跌倒的過程,進而發展出成熟的步行技巧,穩穩地踏出孩子的下一步!
總結個心得:
其中我覺得最有用處的就是這一段 前面包後面包
鞋面深度足夠
鞋底厚度適中
鞋底不能太軟,要有足夠的抓地力 自己小孩正在發育學著如何走路時
常常發現會跌倒於是上網找了一下發現確實就是給孩子穿了鞋底太軟的鞋子深度也不夠
厚度當然也太薄,這幾個點幾天內馬上去做修正給小孩買了符合上述所說的這幾個點的鞋子
果真過個一星期馬上見效,如果小孩正在學走路也常常跌倒可以請各位爸媽按照上述這幾點來做更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