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代友PO
感謝版主願意讓我們PO文^_____________^
我自己是思覺失調康復者~
認識這位很棒的朋友正在做關於思覺失調的研究^_____________^
內容相關如下,請有意願的朋友可以電話、line或是E-mail的方式聯絡~
請不要站內信,因為我是代PO而已,(但若是要聊康復心得歡迎站內信給我^^)
===================================================================
PDF說明:http://0rz.tw/0OxYS
目的:了解您在被醫師診斷或開始接受治療前的心路歷程,
讓我們未來能夠幫助更多的病友和家屬察覺及早期發現哪些是發病前的會出現的狀況。
指導人:Dr. Karen Schepp,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參加條件:近五年內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年齡介於20~40歲間,且病情穩定,
願意接受訪談跟問卷者。
進行方式:在台大精神醫學部門診區之個別診間,或您方便的地點,
於安靜輕鬆情況下進行一對一會談,訪談過程會錄音,並遵守隱私保護原則。
所需時間:會談分兩次進行,每次約45分鐘。
第二次訪談結束後填寫三份簡短問卷約20分鐘。
兩次訪談並填寫問卷後會給予新台幣九百元整的答謝金。
有興趣或疑問都請聯絡:鄭潔(護理師)
E-mail:ccsunny@uw.edu
Line:ccsunny
手機:0905-386-910
關於研究者鄭小姐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這研究背後的溫暖夢想~
【我有一個夢
希望精神疾病就跟大部份的身體疾病一樣,
可以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在精神科急性病房當護理人員的那段時間,
看到病人因為藥物使用不固定而症狀控制不穩,
造成反覆出入院(我們稱作旋轉門效應);
我心想,除了吃藥和我所能提供的護理照護外,
我還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讓他們可以跟疾病共存?
於是我的碩士論文研究- 提供非藥物治療活動給慢性思覺失調症病友,
希望可以讓住在慢性機構裡好久好久的病友們,
除了藥物跟平常固定的復健活動,
還能夠有“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活動”的機會。
我的研究(已刊登在期刊)發現,這樣的非藥物治療可以降低
病人在症狀干擾時的情緒反應(像是焦慮)!
但是卻無法幫助他們減輕精神症狀。
很開心的是,這個介入措施到現在還繼續在病房裡施行,
甚至連醫護人員都自己想要去參與。
讓研究不只是研究,而能夠有具體且持續施行的機會,
是我的期盼與致力實現的事。
經過護理工作跟碩士研究的階段後,
我在想,我該怎麼做來幫助更多的病友?
吃藥會有副作用所以不想吃,我理解,
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會固定吃該吃的營養品
或忘記吃該吃的感冒藥,更何況是要長久固定吃藥的病,
而且每一餐都好幾顆,睡前還有不一樣的藥。
提供非藥物治療活動,但只能讓病人舒服快樂一點,
卻不會幫助他們完全從疾病中復原。
那如果早點發現一些警訊,早期介入維持病前的功能性,
是不是可以在病發前就控制住?
於是我念博士班的這兩年四個月來拼命的學習、
和精神科早期治療領域的專家們互動討論我的想法,
完成博士班資格考(在7周內寫出三篇各25頁,關於早期治療思覺失調症的文章),
確認我了解目前在早期鑑定介入治療的科學領域裡
,哪些已經做到,哪些還需要我們研究。
於是建立了我的論文計劃-
用紮根理論探討思覺失調症之前驅期症狀。
目的是要了解病友在病發前的症狀、
經驗、生活變化…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可以找到
哪些是我們能進行早期鑑定早期預防及介入的因子。
目前的研究都是訪談病人家屬跟臨床醫療人員,
我希望能夠聽到病人的描述,
因為他們是真正經歷過這一切的人,
他們的聲音跟想法都很珍貴。
研究方式如同文宣裡所列,
因為不能在小小一張紙裡面寫出所有
我為了這個研究所付出的心力,
還有我有多相信及期待實踐“預防精神疾患的發生”,
所以我寫了落落長的這一些話。
這個研究不只是我的博士班論文,
不只是為了我要畢業,
而是我視為一個為實踐我未來的夢紮根的基礎。
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我做得到可以預防精神疾患,
但是我相信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我已經開始走了。
希望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相信精神疾病,
可以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請你用任何你可以幫忙的方式,
讓我能夠完成這個小小研究,然後帶著你們的幫助和支持,
繼續往下走繼續努力。謝謝。】
以上~有問題都歡迎聯絡鄭小姐,
也希望大家的經驗可以幫助到更多一樣的病友~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