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覺得很悲哀........... 可以唸建中 結果分到附中 成功.....
人生就變黑白了嗎????????
我自己在建中三年 我的感想是 建中之所以為建中 絕對不是因為學校是如何
而是學生是如何....像我當年 多四分上了建中....
結果碰到一堆 等級不同的怪物同學.... 三年都是把學生當放牛班的班導
三年都在倒數五~十名掙扎 (剛剛好跟國中三年倒過來~~~ 哈哈哈....)
幸好我的個性大而化之....家裡也因為有些問題 沒精神管我.....
讓我渾渾噩噩 (無憂無慮) 的過了三年.....大學也只考上私校頭(輔大)
所以念哪間學校 真的要這樣錙銖必究??? 這些家長在乎的真的是孩子的未來???
也難怪教改這麼失敗 .... 家長的心態不改 怎麼改都只是形式主義....
※ 引述《juju6326 (教主)》之銘言:
: 幾位回覆的問題,
: 一是策略性選填導致的名額擠壓,這個狀況的確是有,
: 所以如果你堅持想上心目中的理想學校,且確定大概會上,
: 可能要放棄一次免試的結果,撐過特招,等待二次免試分發結果。
: 當然也會有人不想等待二免,一免就直接高分低就去上了,
: 這或許也達成了常態分校的目的?
: 如果一次免試沒上,還有二次免試名額。
: 關於一免和二免哪個比較好上,
: 前幾志願當然是在一免就被搶完了,大概也不太會有人放棄,沒甚麼好談,
: 而如果加入一次免試放棄釋出的名額,
: 相對中段的學校應該會有較多缺額留到二次,二次免試會比一次免試容易上,
: 也就是說如果你填一免的理想學校沒上,考慮到策略性選填的缺額,二免還是會上該校。
: 另外我認為的理想學校並不是指你覺得自己的成績剛好可以上的學校,
: 而是你特別喜歡(不論是地理位置、校風、還是有朋友都好)且不是前幾志願的學校。
: 不是成績的理想是其他因素的理想。
: 與其說免試造成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都混在一起,
: 不如說分數的一點點差異本來就不是兩人該念不同學校的因素。
: 有人說這樣不方便分析落點,又要玩填志願心理戰,導致被擠出理想學校,
: 那我要反問,這裡的理想學校指的成績剛好可以上的學校嗎?
: 這不就又變成按照成績分校了嗎?
: 說到底,這還是我們長期被教導『大概考幾分可以上甚麼樣的學校』的想法,
: 而(我認為)教育部推行這樣的制度就是希望壓低這種想法,
: (我認為)實施幾年後,除了前幾志願外的學校就沒有明顯的成績分級,
: 上面提到的落點分析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 當然這些都是理想狀況,實施中也會遇到很多、非常多問題,
: 但總得來說,我認為大方向是削弱以成績分級決定學校的想法,這部分有機會成功。
: 至於華人心態會不會又搞出其他的比較方式,這......
: 有時候真的覺得這種成績文化需要對家長再教育。
: 至於免試還是要考會考這點就別吐槽了Orz
: 我已經吐槽到沒力氣抱怨,
: 只能說以台灣的聯考文化不可能馬上取消考試制度,
: 看戶籍地就近入學的問題比現行制度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