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吳先生所謂「我們幹嘛像牛一樣奮力往前衝?」的看法。
是的,張志軍的來訪的確不外乎就是來視察對台工作成果,
然而說如影隨形的抗議是一種過度反應,還不如說是台灣人民必要的表態。
雖然說這個政府一向就是人民不發聲就當作許可,發了聲當作沒聽到,
但是人民的反應卻會著實影響到國際社會對台灣人民的意向評估。
之前那篇愛沙尼亞的文章末段,就是當國際社會只看得到馬政府行動的下場;
而太陽花被國際媒體報導後所造成的正面影響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
再把人民發聲的概念延伸一下,
所謂「國內共識」由下而上的概念不論是對政府在國內的施政也好,
對政府在國際談判時的籌碼份量也好,都有極重要的影響力,
這樣的國內共識可以讓政府在行動時免於「你們自己人都搞不定」的質疑,
反而成會成為「我們得到了國內xx%的多數民意」這樣的有力支持。
當然,這樣的支持數據離民意調查或選舉時間越久就越不精確、沒意義,
故馬政府要拿自己當選時的支持率來說嘴就是一種阿Q式無賴。
在此我雖不是意在幫以前阿扁的公投、小英的台灣共識宣傳,
但這兩者由下而上的程序,比起見鬼的九二黑箱各說各話共識有力道得多。
所以國民黨最怕的就是台灣人真的有了什麼共識,想盡辦法搞爛公投,
他們就可以繼續用那種黑箱共識攫取利益。
回到吳先生的文章。
管理學叫我們要有「目標、策略、方法、指標」沒錯,但彼得‧杜拉克也說過:
企業不能把行銷當成一種獨立的功能,企業的所有部門與人員都必須對行銷負責。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