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antasibear (布穀熊)》之銘言:
: 在台灣, 會這四項語言的人幾乎都是台大生
: 而且能四項在25歲前達成的, 除了他, 另一個就是我朋友, 也是台大的.
: 這種能力對歐洲而言, 肯定精英群無誤,
: 甚至能獲得更多歐洲人讚勉, 畢竟我們的母語不是拉丁語系.
: 也不是多數歐洲學生能在碩士前能辦到.
不太懂你前面這5行的重點
突顯陳瑞光的價值? 突顯你朋友的價值? 突顯台大人的價值?
難道他的組員就沒有精通的?
歐洲人精通多國語言是常態
那是環境使然
以上題外話
人類社會就是不斷的鬥爭
而為了鬥爭
就衍生出階級
階級就是為了管理
這些打著消滅階級旗幟希望創造出平等的人
一直在否定自己
不然為何造神? 為何突顯自己的價值?
仔細想想
在否定他人的當下
是否也正在傳達或灌輸一種新的階級觀念?
簡而言之
反政府行為是否能以社會適應不良來解釋?
: 何況這也只是他的工具, 他還有專業與行動能力.
: 雖然我不認識他, 但是看到這件事心有慼慼焉...
: 特別是八卦板上貼出該新聞網站下的討論, 心有所感.
: 台灣人的偽善, 大家也都有所領教, 可是聽聞這樣的攻擊, 即便不是網軍
: 或即便不發表意見, 社會對有高度人的冷漠, 真的會令人相當心寒.
: 我常常懷疑也沮喪,
: 到底台灣人甚至是周遭的親友會不會從人的真諦來辨識一個人.
: 常看到的是, 只因你的個性風格, 或是成就的價值理想不同,
: 就把你當成非我族類的人.
: 我周遭親人鄰居幾乎要的就是乖乖聽話的孩子, 遵循他們人生觀才稱為孝順.
: 但看著他們那些孩子在求學與出社會的無助, 就從不吭聲.
: 這些親人鄰居聚在一起, 就是討論他人的功成名就.
: 回家就是把聽到的這些, 去刺激自己的孩子.
: 但我從沒看過有任何一個孩子, 我的晚輩, 頭可伸高, 反而是越壓越低.
: 這些長輩, 從來就不是向他人學習.
改變可以從自身做起
你有沒有試著去改變?
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是改變不了
二是改變成功
你覺得你所認識的長輩們從不向他人學習
那你會不會覺得你的長輩對你也抱持著相同的看法?
你何不先向長輩學習?以你菁英般的理解萃取其中精華捨去浮濫之處並傳達給下一代?
我直接跳到政府與人民
政府是由人民組成
目前現行法規是透過選舉選出代表
其實大家都有選擇的機會
只是我們都不曾去選擇我們想要的結果
總有一天我們會變成中年人
擁有從政資格
可以成為民意代表、各部首長 甚至是總統
到那個時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前台灣的問題在於年輕一代不關心政治(應該是70~80年代這個區間出生的人)
專注在玩樂
不曉得自己的權力(投票)能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養
當我們選擇用我們的選票代替社會活動去影響政府時
我才會覺得人民普遍具有"正常"的公民素養
網路上一貫的用詞說什麼網軍
老實說我覺得很悲傷
加上這次陳瑞光之死被拿來大作文章
想起自從我滿20歲擁有投票權以來
一直看到人民被分化
這是社會問題沒錯
問題在於當老一輩掌權者放下權力後
我們接棒的這一代有什麼作為?
有實際影響力的各黨的繼任者們是否願意消彌隔閡
認清我們真正應該面對的敵人
: 他們一直活在矛盾中, 卻把矛盾一直推向他人, 甚至周遭的人都能接受.
: 最後, 他們眼中永遠就是一種自卑的貪婪在看待這世界.
: 他們要的不多, 但要別人給他非常多.
: 他們要名利, 但卻是要有成就的你施捨給他.
: 但他們從來都不知道, 我們這些人走向超越的路途是為了不要和你們一樣.
: 我能說什麼? 不只長輩, 周遭不少同儕也是抱著這種心態想從你身上獲得東西.
: 得不到他們所期待的, 那就是嘲笑與冷落.
: 多麼地噁心, 多麼地不受教,
: 讓我想起存在主義的沙特
: 為了存在, 那就是擁有自由, 擁有自由, 我們獲得精神上的引導.
: 不在乎自由的人, 則是要你下來跟他綁在一起. 多麼地腐朽.
: 陳瑞光的死, 反而是喚起我們更應該在乎自由.
: 早晚都會死, 但是爭取精神上的自由, 才會是我活著的價值.
: 一直以來, 我心底並不抱著任何同情台灣人的心態,
你自己都不同情台灣人
你還敢說台灣人冷漠?
人的思想與行為是由環境所塑造的
這個環境就是社會
只要社會改變
人就會變
只要人變
社會就會變
社會變了
環境就會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要從自己做起並去影響他人
通常不是想法上的問題
而是表達方式(方法)的問題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我家要換冰箱、冷氣
家母一直不肯換
因為覺得舊的還可以用(有些許故障跟異音)
換了浪費錢
但我花了約5小時去蒐集相關資料
表示換了冰箱跟冷氣
在使用了5年後節省下的電費就會開始超過這台冰箱的價值
冷氣則是10年
冰箱有更大的容量
冷氣則是更安靜
而且如果等到真的壞了再換
冰箱內的物品可能會壞掉一半以上
而且萬一冷氣夏天壞掉則會好幾天不好睡
與購買新品的花費相比之下光是冰箱內含物的損失就頗高了
=====================分隔線=====================
廠房軟硬體設備的更新
我並不是想表達我比別人厲害或是如何
總歸一句
方法是很重要的
工廠生產設備的軟硬體要更新、要有維修備品
之前廠長總是聽不進去
我長期在外工作
這是我回家過父親節的時候才被告知
我不曉得公司的經理跟會計主任是怎麼報備的(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親人)
雖然沒有執行的急迫性
但卻有準備的急迫性
這事拖了2.3年
原來他們都是口頭告知
完全沒有任何報告或建議書
一直說廠長不批准
我得知後請會計跟工務部門花半天時間做個報告出來
要花多少錢廠長是知道的
用停產日數的損失跟佈署這些作業所需的花費與時間做比較
由於停產損失較大
所以報告一提交隔2天就批准了
我想強調的是方法的有效程度
我不否認社會運動傳達訊息的直接性
但是否有效?
是否造成更多對立?
今天針對服貿貨貿
一人一封掛號信塞爆政府單位的實體信箱
某種程度的抵制中國產品(不過其實真相是大多是台商大陸廠的產品)
不要只會抵制HTC還是什麼3C產品
相信衝擊的絕對是經濟
很多人在這點妥協了
但是否完全沒辦法?
也不盡然
我們自己到底做了多少? 能做多少?
: 因為很多人的心跟乞丐一樣, 無底深淵的要盡一切,
: 就像張愛玲的金鎖記裡的母親與兒子間的無限墮落之循環.
: 這種中式的伊底帕斯情節, 才是讓我們長不大的地方,
: 也活在井裡看不見洞外的真理.
在井外只看著井內不試著跑遠點好像也沒有用
: 其實我們要的只是大家必須學習認識自己,
: 才能夠瞭解他人, 再來說關心也才不會變成侵犯.
: 以前常看法國世界報 Le monde
: 我最愛看他們的一整頁版面的人物描述, 不會是戴益勝那種人物
: 而是像陳瑞光這類人物肯定會上版面, 及便還沒出現太陽花學運就會被報導
: 內容談的不是自己怎麼成功,
: 而是如何看自己, 看社會政治文化, 以及思辯性的提問.
: 甚至他今日的死, 過幾天肯定也會再一次上版面:
: 我們從他身上看見些什麼?
: 台灣其實一直都有不少思想精英/彩的人, 可是社會卻是冷落他們.
人的眼中一向只看的到自己想看到的人才
你我都不例外
人才被社會冷落有很重要嗎?
人才一定要被社會捧高嗎?
默默奉獻的人才不行嗎?
你所謂的人才是那些想要名利的人吧
開發天弓飛彈的趙博士是不是被冷落的那群?
從政治角度上看來是的
那他是不是人才?
他絕對是人才
: 就像前幾天台灣史學者過逝, 即便有小小報導
: 但沒有任何對他存在價值的評論.
: 這讓我感覺活在台灣很不值得,
: 精英的死, 死刑犯的死, 跟儐儀館前任何一座花車經過都差不多.
: (這時有人會說: 反正又不是我家死人就好)
: 我們有沒有想過,
: 台灣的存在, 即共同體的存在感, 是和我們對"自己的存在"是有程度關聯的呢?
: 大家要多想一想"存在"是什麼
: 沙特的中短篇小說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