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omwalker (黃å°ç¾Š)
2014-09-23 20:33:47版上又在吵能源議題了
看到德國電價和吵廢核後電會大漲價的討論,我想起之前在藍弋丰的能源想想裡,有
德法的電價探討:http://glurl.co/fjJ
說擁核的法國電價高於推動廢核的德國。但內文提到的彭博社報導,連結已經找不到
了。
針對法國電價去找,找到以下的blog文章,探討2012年德國電價,和2011年歐盟電價
http://glurl.co/fjI
blog作者自稱是台電退休工程師,以這篇文章看來並沒有特別傾向反核或非核不可。
文章中可以找到2011年時,德國的住宅稅前電價,在歐盟各國中算中段班,比法國高;
稅後為歐盟第二高,僅次於丹麥。德國的工業稅前電價,在歐盟各國中也算中段班,
也比法國高;稅後則是歐盟第四高。
內文也提到,在2011年德國宣示要廢核後,2012年的電價漲幅和之前幾年比,並未有
大幅上升的情形。廢核和電價大漲之間,不該畫上等號。
這篇作者在底下的留言回應中,有一段我很欣賞的話,在此節錄轉貼(應該不違規吧?)
現代先進民主國家政策推動必須獲得大多數民眾認同才能執行,無法獨斷獨行。
從本文資料來看,德國電價上漲跟推動綠能脫不了關係。我想這是國家經濟發展、
與生活水準到一定程度後,大多民意表達願意接受的政策,如果無法認同,屆時
換黨換政策。這是我常看到先進民主國家的運作方式。德國應該也不例外!
執行政策必須說服民眾,這也是政府的能力與能耐。同樣的環境與情況,別人可
做到,我們卻不成。這必須自我檢討反省原因,對症下藥,開誠佈公,耐心與民
溝通,怨天尤人,就會一事無成。
一些擁核的朋友強調核四是技術性問題,不應公投。
我認為蓋核電廠、運轉與否是政府政策問題,人民有權利指揮政府執行政策。如果人
民不同意施行某一政策,政府就不該執行。政府為了避免這種政策被否決的情形,就
該和民眾溝通政策的各種方面,包括不施行可能發生的後果及/或替代方案,經過公
開的和民眾溝通辯論之後,再由民眾決定(代議或公投)。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9605/
關鍵評論網的一篇文章(雖然叫關鍵評論網,並沒有增加這個網站收文的嚴謹度,還
是有時看到一些很亂的文章)
查了一下內文提到的歐盟統計局。2013年德國的住宅和工業用電,稅前/後的價格都
高於法國(藍弋丰的資料有誤?找不到原連結文,我也不知道),但德國的工業用電
價格,稅前/後都低於歐盟平均。
http://goo.gl/gJAqea 歐盟統計局國別能源比較,可以找到民生/工業的稅前/稅後
電價各國比較。
再細看歐盟統計局的年次資料,核電佔大多數的法國,其稅前工業電價波動也不小,
甚至有時高於宣布廢核前後的德國波動。德國宣布廢核後,稅前工業電價在2013年第
一季還下降(除了再生能源的發展,似乎也和德國用自產褐煤取代有關?)
能源政策很重要,很多人都拿外國的情形來比較,但有時都會拿對己方有利的部份。
擁核者會說德國電價高,反核者會說廢核前後電價波動不大。
不過德國是花費了很大決心很早就開始計劃要廢核,因此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也很早就
開始在電費上加了附加稅來因應。這是德國民眾要求的,也監督政府公開的去做,因此
得到多數德國民眾的支持,包括漲電費。福島之後,德國的宣示是要加快廢核的腳步,
又遇到太陽能和風電的成本下降(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夠大了?),因此電價波動並不
受新的宣示影響。
我認為比起德國的再生能源技術,德國人民和政府如何形成、推動他們的能源政策,更
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