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面對中國市場,有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客觀去面對
不要過度吹捧,也不要過度貶損
用最理性的方式去評估
你說中國政治體制、人、環境都是很大的風險
那越南、緬甸、甚至馬來西亞印尼何嘗不是呢?
(泰國不提了,泰國已經被日商插滿旗子,競爭力低的台商都快掰了)
那更甭提拉丁美洲、非洲等等國家,那邊的風險更是另外一個境界
能去先進國家歐美日新加坡等等投資或工作當然好啦
問題是你的能力夠嗎? 你的競爭力夠嗎? 你的優勢在哪裡?
那中國再怎樣,沿海大城市薪資水準還是相對高的地方
自己評估好取捨(環境、生活品質)
一般來說在中國的外商工作沒什麼太多限制
以上海來說,我實際拿到offer的價格大概是台灣的2倍多一些
(當然高手會更多)
取捨之下我自己是拒絕了那邊的機會
(不過我也拒絕公司外派荷蘭的機會,這也是取捨之一)
有朋友收到上海Apple的Offer就去了
那種錢匯不回來的狀況,除非你每年都匯個五百一千萬的
正常幾十萬RMB是沒被擋過
而中國經濟這塊
目前看起來是全球經濟都在尋求軟著陸,下滑是全球性的狀況
美國軟體公司裁員的很多,今年多數方針是樽節
而原本預計2019年還要的兩次升息現在也都取消了
中國因為之前泡泡吹比較大,必須要用雷厲風行的手段來著陸
那你說中國經濟會不會垮,我覺得有那個存在的可能性,可是也沒說很高
再怎樣中國目前內需市場還是撐得起一部分的經濟
而全球市場短期也沒辦法在全球產業鏈中剔除中國的部分
Apple今年的採購報告書就可以看出來了,對中國供應鏈需求度是上升的
歐美企業享受高毛利的成果其實有部份也是受惠於中國整體的產業鏈和支持
那當然你說人家會不會被反噬之類的
我想不用我們來擔心,就跟我們也不用擔心張忠謀在南京設廠的策略一樣
我想我談到這邊,我覺得很多人大概會認為我在替中國護航
其實我要表達的就是,用最中立客觀的方式去看待這個市場
你就能做最好的決定
就這樣
ps. 昨天那個說不跟中國做生意的企業....其實有很大的營業額都是從陸資和央企....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觀察那些新聞和文章總是會以下列幾項問題;
: 所謂的西進中國當台商或高階台幹,這類文章通常有個特點;
: 1.著眼在中國國內市場
: 都只是著重中國國內的市場
: 而非中國的某大公司和世界各國貿易,或是中國某大公司在國外多個分公司
: 中國建立起跨國公司,台商或台幹以中國為跳板放眼世界
: 變成說變相鎖在中國國內
: 2.不少產業或是職缺都是中國給予各種優惠
: 這些產業則是中國政府給予的各種優惠造成收入比台灣相關產業來的高
: 或是這些職缺因為中國政府的補助而薪資比台灣高
: 3.宣稱中國經濟成長有多快速,近年有多進步,進步幅度有多快
: 而看不到中國背後支持快速成長的核心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