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議題又提升到另外一個高度了
剛好八卦版CTLien有貼一篇論文,他本人的翻譯和整理有點亂
以下內容都是我重新編寫過的
論文原文: http://home.uchicago.edu/~buchak/papers/Buchak_JMP_Nov_21.pdf
前言:
Uber這類的商業行為,其實已經不是單純的Sharing Economy(共享)
現在有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Gig Economy (零工經濟)
Gig 就是打零工的意思
那回到正文,翻譯一下CTLien的文章
我會加一些解釋進去
以下是美國市場狀態
1. Uber在進入市場以後,會造成
a. 汽車銷售量上升
b. 貸款數量上升
c. 交通用量上升
以上對於經濟都是有正向的效果
汽車銷量上升=>帶動更多生產產出
貸款數量上升=>帶動金融體系成長
交通用量上升=>增加公共建設效益
2. 容易取得貸款的人容易加入零工經濟體系
但容易得到貸款的人,通常本身條件都不錯
所以本身提供服務的素質就遠勝低端人口
3. 品質好的零工進入市場以後得到以下結果
a. 良好司機的淨收入提升了200%
b. 低端司機無法存活,因為貸款成本太高加上本身爛無法營業下去
c. 整個經濟體系來說,整體載客量提升20%,但價格下降35%
少了低端營業者大幅度降低整體市場效率
運量提升、價格降低、好司機收入增加
4. 總量管制 (目前台灣小黃的政策)結果如下
a. 總載客量逐漸下滑、同時價格逐漸提升
b. 總量管制下效率最低者為消費者
c. 潛在的好司機損失
歸納結論:
1. Gig Economy下的Uber司機平均素質一定贏過傳統計程車
(原因在上面有提到)
2. Gig Economy下消費者效率一定是最好的
(消費總量提升、服務水準更加一致)
3. 目前計程車總量管制制度想要維持同等的服務水準價格一定會高
4. Uber進入市場其實對司機"整體"效益是沒有太多損失的
但對於好司機是有負面效益的,因為爛司機把效益分去了一部分
Uber退出的話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5. 對消費者而言,Uber退出整體效益一定是下降的
更貴的價格、平均更差的體驗
6. 對整體社會來說:
Uber進入市場=>司機整體效益沒變=>消費者效益變高=>整體社會效益變高
Uber退出市場=>司機整體效益沒變=>消費者效益變低=>整體社會效益變低
這篇文章是有做分析模型的
我只是把結論理出來,對於數學模型想要挑戰的可以先看完
那至於那些持有奇怪論點的...
像是低端司機被趕出去以後就會作奸犯科
低端司機造成的社會成本會大於消費者獲得的效益等等
從來沒有任何可以說服大家的理論和模型,單純出一張嘴護航
※ 引述《Ruminative (沈思火)》之銘言:
: 要討論Uber的影響,建議把uber未來的商業計畫納入考量。
: Uber和其同類型的公司,目前全球推出的服務,包含下列幾項
: a.高階接送。
: b.平價服務,費率和計程車差不多。
: c.私家車共乘,像台灣現在也很流行的長途共乘,
: 但國外目前上下班共乘也有人推出了。
: d.私家車載客,搭配app,讓私家車有空時,也可以像計程車那樣載客。
: 上述這些幾乎在很多國家,都遇到法令的問題。
: 但是uber類型的公司擴展速度卻是越來越快,
: 而這些根本還不是殺手級應用,影響到的只是計程車司機而已。
: 未來加入無人車之後,運送成本大幅降低,再搭配電動車。
: 據網上資料,目前電動車1度電大約可跑5公里,
: 現在工業用電1度才不到3元,你可以算算3元汽油可以跑多遠。
: 而電動車結構又簡單,維修成本更低。
: 在車子成本部份,目前日產電動車在日本的價格是226萬日圓
: 換算台幣約68萬,電池保固160萬公里。
: 無人車設備目前約7萬美元,但在大量生產下,有機會壓到3萬以下。
: 整台車子成本約3萬美元+68萬台幣=158萬台幣
: 假設車子可跑20萬公里,1公里折舊才8元,加電費也才9元。
: 而因為軟體可以全球共用,加上車子維修和利潤,1公里可能不到15元
: 基本上這價位,是1位乘客使用的價格,
: 在共乘制度實施下,價格可以低到1公里5元以下。
: 除了公車以外,連捷運短程都不一定贏它,因為車子可以直達家門口。
: 這樣的服務才是uber型公司的目的,全面取代私人車。
: 你想想會有多少人受影響,全球汽車銷量可能只剩下原來的1/5。
: 意思是8成的汽車產業就業人員加入失業一族。
: 再來就是快遞寄送,這也是uber目前的測試項目,
: 在接送你上下班的過程中,直接把貨物送到你手上,
: 你不用特地和快遞員約時間,所以快遞員又加入失業人口一族。
: 然後你也不用自己去大賣場採購日用品,
: 週末無人車接你下班時,日用品就放在車子,下車拿回家就是了。
: 然後大賣場的收銀員和賣場員工,又加入失業人口一族。
: 像uber這類型的公司,常被稱為”共享式經濟”。
: 也就是大家共用設備或器材。
: 很多不常用的設備可以用租的,
: 全球最大的租賃平臺Zilok,號稱「你可以在網上租生活」。
: 遊戲機、名牌包、酒吧臺、晚禮服、吉他、燒烤用具、電動工具等
: 你不必在家堆這裡東西,配合無人車低價的運送,交易成本大降。
: 結果就是,一堆製造商倒閉,它的員工又加入失業一族。
: 另外的例子像,Airbnb讓家裡不用的房間,可以拿來出租。
: 因為如此,原本要蓋的平價旅館就不蓋了,
: 說不定還會搶走平價旅館的客源,然後它的員工又加入失業人口一族。
: 再來是個人數位助理的興起,這是google一直在大力發展的,
: 透過Google Glass的協助,它變成你的個人數位專屬導遊,
: google可以讓旅行社開發全世界各地的景點套裝行程,
: 這行程可以是單一景點的方式,不必要選五天一組的行程,
: 你只挑你喜歡的,Google Glass幫你安排在五天的行程內,
: Google Glass同時安排當地的旅館和交通。
: 搭配無人車,一團可能3個人就可以出團了,不用搭大巴士。
: 旅遊時,Google Glass就變成你的個人導遊,介紹各景點的特點,
: 也是相機和錄影機,幫你紀錄每個旅遊記憶。
: 這樣一堆導遊又要加入失業一族。
: 而數位工具也可以用在餐廳點餐上,不必要服務生點餐,
: 因為你可以用自己手機點餐,上面有完整的說餐介紹。
: 你有任何問題,人工智慧會幫你解說,
: 送餐可以用機器人送,餐廳外場人員又加入失業一族。
: 另一個共享式經濟在人上面,所謂的”crowdsouring”群眾外包模式,
: Task Rabbit任務兔,就是以此概念出發的網站。
: 透過任務兔,你可以將你不想要做,或沒時間做的小工作外包。
: 隨著行動社群的發展,媒合短期工作變得簡單,
: 不論你是需要,做家事、買東西、修家具,
: 任何你需要做的事情,你都可以登錄上網,
: 讓群眾來「競標接案」,看你是要選低價的還是評價高的,
: 任務完成後賺取工錢,發案者省了時間,接案者賺到自由。
: 因為高所得的人可以將低產值的工作外包,
: 所以有更多的時間花在高產值的工作和休閒上,工作更有效率,
: 結果高所得人士的職位將減少,
: 這樣一少,低所得職位增加,高所得職位減少。
: 社會又會增加一些高學歷的失業人口。
: 以上這些只是共享式經濟的一部份,這產業還在發展當中。
: 再加上製造業近年持續的製程自動化,不少低階的製造業工作都自動化。
: 像晶圓廠以前要顧一堆技術員運送產品和操作機台,現在大多自動化。
: 人員和機台比將從8吋廠的1比3,到12吋廠的1比20,
: 預計成立遠端監控的戰情中心後,人機比可以達到1比75。
: 像這類電子零組件的公司,導入自動化的改善一直在持續當中。
: 另外組裝方面雖然大多用人工,但像鴻海也開始運用自動化在某些製程中。
: 若能透過整合產品設計,降低組裝複雜度,自動化程度將會更高。
: 以上所示,在在都會讓一堆人失業。
: 特別是這些低階工作的失業,要再轉往高階工作並不容易,
: 一來是所需技能不匹配,二來共享式經濟的工作以軟體為主,
: 而軟體系統所需人力在規模經濟下比硬體少。
: 所以低階失業大多湧向服務業,像台灣餐飲創業一堆。
: 問題是,大家只有一個肚子,那來那麼多東西可以吃。
: 幸好現在少子化,就業人口本來就會慢慢減少。
: 加上老人化需要一些照護人員填補。
: 以上都不會等太久,有些現在就發生了,
: 其他的在十年內都可能發生。
: 如果現在不找出對策,未來失業率大增,
: 各國政府壓力一定很大,會不會像1930年代那樣搞起貿易壁壘?
: 或許現在不敢打世界大戰,但是打打區域戰爭,也不是不可能。
: 失業率一高,治安就不好,想想台灣八十年代產業外移後,
: 出現了多少的擄人勒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