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者:黃惠如
原文刊登於康健雜誌第88期(2006/03/01)
文章出處:
https://reurl.cc/X7xl3
正午,滿頭華髮、身穿白袍的陳明毅走進台大醫學院二館的咖啡廳,叫了杯咖啡,咖啡等
得稍久,他催了一下服務生,服務生滿是歉疚地回答:「老師,對不起,今天人比較多。
」
陳明毅笑了笑,沒有回答,也沒有更正。事實上,他53歲考上台大醫學系,現在是大五學
生,並不是老師。
一般人一想到年輕時的聯考,枯燥的教科書、無止境的數學驗算、考不上的焦慮,只會覺
得是惡夢一場,怎會要在年過半百後「再來一次」?「現在想起來是有點瘋狂,」陳明毅
笑著坦承,但考醫學院卻是他為了轉業所做的理性決定。
陳明毅原本是家貿易公司的老闆,事業遇到瓶頸,想要轉換職業跑道,便想到年輕時的夢
想:從醫。
他和太太商量,太太並沒有阻止,只是說「太困難了」。但陳明毅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解
釋起他的突破之道:英文是他貿易工作的必備工具,維持一定水準;從小背古文,「30年
的記憶還很執著」;物理、化學是平常愛唸的閒書,已懂得基本原理;只剩需要背誦的生
物和需要融會貫通的數學。
他靠工作之餘讀書,考試的結果真是如他所料:敗也數學、成也數學。他考了3次,第一
次就錄取慈濟醫學系、第二次錄取中國中醫系,第三次才考上台大醫學系。第三次數學分
數比前次增加了六十幾分,他不否認有部份的運氣。
但開學那天,「要踏進教室那一腳不太容易,」儘管做盡心理準備,還是擔心小他34歲的
同學把他當做外星人看,還好同班同學們歡迎年長的他加入,但社團活動只去了一次就不
再去,「若不是逼不得已,不需要忍受異樣的眼光,」他說得坦然。
老師也問他,要用社會人或是學生的方式對待他?他當然選後者。
和同學間的友情和30年前求學時,也有不同。「沒有死黨,但也不會有討厭的同學,」經
過歲月的累積,人情變得練達。
連學習方式都變了。年輕時會臨時抱佛腳,只求過關,現在反而每日規律地讀書,有自己
的節奏。雖然分數和讀書成效不一定成正比,但對分數比較淡然,也願意確定自己的收穫
。
「但要耐得住呀,」他也提醒。現在讀書佔據他所有的休閒時間,僅剩每個月最後一個星
期五和過去大學時代的「狐群狗黨」吃飯相聚。雖然老朋友也覺得他這個決定挺怪的,但
陳明毅還是有點得意,「不是每個人想考都考得上的,」他說。
要穿上這件白袍,未來還有很多難關等著他,包括沒日沒夜的住院醫師訓練。問他將來想
當哪一科的醫生?他想想,自己沒有外科的秀異能力,也不具備鑽研內科的天分,家醫科
比較適合。事實上,經過商場試煉,家庭醫師如同社區的長期朋友,的確適合他。
「選擇比較少,比較好選,」陳明毅謙稱。其實他已經跨越了傳統選擇的門檻,改寫了學
習和工作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