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清代開始流行跟著進香團去北港朝天宮

作者: liton (歐吉桑留學生)   2016-09-13 22:59:26
從清代開始流行——跟著進香團去「北港朝天宮」旅遊吧!
http://udn.com/news/story/7923/1958254
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陳靜寬
「進香」是臺灣傳統社會相當普遍的民俗活動。所謂進香,就是信眾追隨分靈的神像回到
原廟參加祭典或參拜,而這群隨香參拜的團體就稱為「進香團」。一般人聽到進香團,總
覺得是阿公阿媽的旅遊團,但早在日本時代,進香團卻已經是很流行的旅遊方式。
「北港進香」是全臺熱門的大型進香活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北港朝天宮是臺灣媽
祖信仰的重要廟宇,創建年代久遠,全臺許多廟宇自朝天宮分靈建廟者眾多,每年有許多
信眾與廟宇回到北港謁祖進香。清末的《安平縣雜記》已有記載:「三日,北港進香。市
街里保民人沿途役人數萬人。日夜絡繹不絕,各持一小旗掛一小燈;燈上各寫『天上聖母
北港進香』八字」。
日本統治之後,大規模的進香活動因地方動亂稍歇,但至1897年之後又逐漸恢復進香活動
。詩人吳萱草對於北港進香的盛況,1912年寫下〈北港行雜詠〉「一肩行李一吟囊/領略
眼前些少光/綠女紅男沿路進/一燈旗下一枝香/巍峨廟貌聳雲霄/爆竹聲喧不夜朝/正
值春中香火盛/人山人海語如潮」的詩句,熱鬧的情景躍其上。
清代因交通不便,信徒們只能從南至北步行至北港進香。日本統治之後,由於臺灣縱貫鐵
路修築完成,加上各地輕便鐵道的鋪設,構成便捷的交通網絡,便利了香客們的進香,促
成大量的香客湧入北港。
鐵道部為了爭取進香的客源,紛紛推出折扣方案,如1906年2月18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報導,鐵道部針對北港朝天宮的進香客推出特惠方案,只要憑進香證搭乘五分車可享折
扣。同時北港地區鋪設的輕便鐵道陸續完成,在1907年6月9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北
港至打猫(今民雄)的輕鐵鋪設,除了可以運輸貨物外,也可以在每年農曆正月四日至三
月末的媽祖祭典中,疏運來自各地超過10萬人次的香客。
從日本時代開始,本來一輩子只能到北港參拜一次的香客,因交通的便捷,縮短旅程,現
在得以時常前來。每到農曆三月媽祖祭典期間,來自全臺南北組團參拜者絡繹不絕,1910
年3月29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更是以「香火繁熾」為標題報導:「香客每年自舊曆一
月十五日起,北至基隆,南至恆春信眾,結隊成群,前往進香。而本年一月至今,參謁者
尤為昌熾,每日統計有三萬餘名。」自1911年起北港地區陸續完成「北港線」、「他里霧
線」、「小梅線」三條私設鐵道,載運大量的香客前往進香,而這三條鐵道為了爭取旅客
,提出各種優惠措施,顯示出當時香客如潮的熱絡情形。
「揪團旅遊」並不是現代才有的用語,日本時代旅行俱樂部臺北支部臺北驛長在報紙上多
次公告揪團至北港進香團旅遊,每次以300人為限,從臺北出發,來回三日,搭乘臨時急
行列車,大人五圓五十錢,小孩二圓七十五錢,沿途還安排參觀新竹城隍廟、彰化南瑤宮
、新港奉天宮等。鐵道部因北港朝天宮進香香客眾多,增加不少收入,1935年2月26日鐵
道部總長還特別請稻江大世界美術館特製匾額賜給北港朝天宮,以答謝神恩。
因交通改善、作息時間的改變,休閒旅遊風氣盛行,進香成為民眾休閒旅遊的選擇。臺中
地方仕紳張麗俊在其日記中也時常記載其進香的活動,在1908年臺灣縱貫鐵路通車之後,
他搭乘著火車到處進香,1917年6月24日及25日日記中,就記下他跟隨媽祖進香團搭乘五
分車至南港(今新港),並至北港朝天宮進香;結束後又搭乘五分車趨往嘉義,投宿於玉
峰旅館,夜間順道至嘉義市街遊玩的行程。進香不再只是還願的宗教活動,也是身心靈休
憩的活動。
不論是個人的宗教洗滌,或是休閒旅遊的參訪,進香旅遊一直盛行到現在。進香團的交通
工具也從步行到搭乘五分車、火車演變為搭乘遊覽車,一車一車滿載著香客至各地廟宇進
香。進香團不僅熱絡了宗教活動,也帶動了臺灣的觀光旅遊事業發展。香客們懷抱著虔誠
的心,追隨媽祖婆的腳步去旅行。進香旅遊,難道不是深深具有臺灣style的旅遊方式嗎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6-09-14 09:58:00
以前中和線只有貨運,但特別開過進香用的客運列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