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03:00聯合報 廖偉堯/服務業(新北市)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面對城鄉發展落差大、人口嚴重流失等問題,軌道
建設看似對症下藥,但卻又面臨地方財政困窘和都市計畫規畫不當的挑戰。
若投入的地方自籌款可從場站開發取得,那為何至今台灣高鐵苗栗、彰化、雲林的場站開
發仍不如預期,甚至連機場捷運營運至今僅三月累計虧損已達十七億元?很大的原因就在
於軌道建與都市計畫不一致,在工業區以及人煙稀少的農業區設站,以致場站營運出現虧
損的狀況,其實並不意外。
為了搶食軌道建設大餅,地方政府的配合款就顯得格外重要。配合款分成兩大塊:一是自
償部分,另一是非自償(舉債或編預算)。軌道建設營運會有一筆收入來源作為自償性財
源,這也成為地方政府規畫前瞻建設配合款的一大重點。
不過,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志銘以過去交通建設經驗提出預警,「自償性財源都是高估。」
更不諱言,其實交通建設靠本業(運量)不會賺錢,通常要靠周邊附屬事業,如廣告、場
站開發。但高鐵營運到現在,也只有新竹站做起來。等到自償性財源消失後,最後還是會
轉為地方政府的一般債務。
另一方面,高鐵通車滿十年,位於烏日的高鐵台中站進出人次在六都之中排名僅次於台北
。過去多為農地,自從高鐵開通,有意轉型為產業、商業重鎮後,十年來地價漲三倍、房
價漲一倍。但如今商業和生活機能仍嚴重不足,試問少子化、高齡化後有誰會想來這邊居
住,要靠「自償性財源」場站開發來提高收益難上加難。
高鐵苗栗、彰化、雲林站這三站土地行情還被打入冷宮。彰化站特定區,縣政府一開始還
打算拿土地標售收入來償還負債,卻乏人問津。難道軌道建設還要重蹈覆轍?
軌道建設是平衡區域發展的解藥,還是地方財政惡化的元兇,也許見仁見智;但不論是高
鐵興建機場捷運的營運現況都已經證明了,地方政府對於場站開發的預期效益與實際結果
是有段差距的。我們期待軌道建設帶來方便,但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是否會是
拖垮財政的錢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