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臣專欄》日本版阿里山鐵路-王滝村森林鐵道
台灣雖然僅有 3 萬 6 千平方公里,但卻有相當豐富的森林資源,也因此自日本時代開始
,以現代技術逐步發展台灣的林業資源,造就了台灣的林業鐵道,也支持著大日本帝國的
林業,以及戰後台灣的農業經濟。
事實上,自從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之後,阿里山的森林開發模式,就成了當時日本國內的
林業典範,對當時富國強兵政策的日本而言,不啻是一大助力。日本最早的森林鐵道,是
位於青森縣的津輕森林鐵道,由於這邊的森林資源相當豐富,自古以來即是伐木重鎮。
不過由於交通不便,因此都是採用伐木後放入河川,透過漂流的方式輸送至下游,不但容
易造成木材的碰傷,導致品相不佳,工人也經常發生溺水的事件,可說是相當辛苦,還經
常造成橋樑的損毀。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為了發展軍備,加上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日
俄戰爭等,日本政府便開始研究如何更有效率的伐木。
由於日本的森林資源絕大多數都屬山地,以當時的科技來說,採用鐵道運輸是最有效率的
運輸方式,所以為了將津輕山區的木材,能夠集中運輸到平地的青森,便在 1906 年開始
興建津輕森林鐵道,1909 年完工通車之後,成為日本第一條林鐵。
而阿里山林鐵在藤田組的主導之下,也同樣是在 1906 年開工,不過由於台灣的山勢過於
險峻,藤田組在無法負擔龐大的建設經費之下,黯然放棄,最後由台灣總督府接手,繼續
興建阿里山林鐵,直到 1912 年才全線完工通車。也由於阿里山林鐵的工程過於浩大,從
此以後,台灣其他山區的林鐵建設,便改採山上山下為鐵道運輸,中間的運輸方式則改由
空中索道(纜車)來負責。
不過不管如何,津輕林鐵與阿里山林鐵的成功,也加速了日本各地建設森林鐵道,進行森
林資源的開採,其中規模最龐大的,就屬於長野縣的木曾森林鐵道了。木曾谷位於長野縣
南,兩側分別為木曾山脈與御嶽山系,中間為木曾川流經此地,長時間的侵蝕下形成壯麗
的河谷。
全文:
https://taronews.tw/2018/08/28/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