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twkutrain/photos/a.912000865589912/2173730369416949/
[RN239編輯室] 大鐵博時代來臨了?!
(註:本文同步刊登於古庭維總編輯的FB粉絲專頁,以及即將出刊的鐵道情報239期)
今年的4月19日,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到苗栗視察「鐵路一村」,客委會李主委、苗栗徐縣
長與臺鐵局馮副局長均隨行陪同。即使是鐵道迷,可能也不太知道鐵路一村在哪裡,它是
原本苗栗後站(現在西出口)旁邊的宿舍區,目前一片荒蕪,其實就是「苗栗鐵道文物展
示館」旁邊那一塊區域。雖然蘇院長視察的目標是鐵路一村復甦計畫,但最後新聞都聚焦
在鐵道文物館。而院長當下即指示有關單位應該加強及改善展示空間,並允諾經費上的挹
注。
任何一位關心鐵道文化資產的朋友,看到這個新聞,都會直接聯想到正在舊臺北機廠籌備
中的「國家級鐵道博物館」。不僅如此,同樣已進入籌備階段的,還有潮州車輛基地的鐵
道文化園區。當文化部與交通部都為了鐵道文資傷透腦筋的這個時間點,客委會的手忽然
被舉得高高的,喊聲PLAY ONE!
雖然很想回應一聲「且慢」,但客委會已經報隊,而且迫不及待就要上場。除了苗栗市、
潮州鎮、臺北市,目前較大規模展示臺鐵車輛或文物的場域,尚包含舊打狗驛故事館、車
埕鐵道文化園區與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鐵道文化主題能獲得中央與地方這麼多「照顧」,
固然值得欣喜,但是資源分配與特色區隔這兩個大議題,已經被逼得跳出水面。
要做到特色區隔,場域精神是最基本原則,也就是由歷史脈絡與地理因素來解析合適主題
。資源分配則是複雜許多,因為不只是在經費,臺鐵的老火車因為歷經多次拆車事件大量
消失,近年來鐵道園區卻逐漸增加;在鐵道文化的展示裡,最大眾化的就是火車本身,從
蘇院長這次造訪所產生的新聞事件,就能知道火車有多吸引人。令人擔憂的是,如果苗栗
的「火車頭園區」,目標是把全臺各地保存與展示的文物車輛,儘可能收集到苗栗展出,
恐怕與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籌備重複甚至牴觸,也必定在各地造成民怨,很難獲得認同。
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在1999年成立,當時是在CK101復駛風潮之下,臺鐵內部的有心人士
趁勢積極運作,並覓得苗栗機務分駐所這個場地陳列車輛,一開始完全是露天展示,後來
才在2003年加建雨棚。事實上,鐵道文化議題在20年來蓬勃發展,當初的苗栗鐵道文物展
示館,也已經完成歷史任務。而蘇院長的意外造訪,表達對老火車的不捨,並當場提出許
多願景,讓人非常期待這個園區能夠漂亮轉型。
我們回到場域精神,苗栗無疑是將來舊山線再次復駛時的最佳起點,1937年的老機關庫、
人力轉車盤、投煤練習場等建築與設備,都是苗栗這個山線基地的歷史見證。利用觀光列
車的運轉與整備,直接活化這些古老的設施,一向是最有魅力的展演方式。新的園區更要
有在地聯結的機能,臺鐵局裡有非常高比例的客家籍員工,利用鐵路一村這樣的宿舍氛圍
,講出讓客家人有共鳴的客家故事,更是這個園區必然要達成的目標。
總編輯/古 庭維(2019.07.27於I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