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IPO遭質疑 正式員工竟只有42人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4150841
2019-11-07 15:31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連接北京與上海的京滬高鐵被視為全球高鐵營運典範,通車三年就獲利,2018年淨利潤更
高達人民幣102.48億元(約新台幣440億元)。不過,京滬高鐵A股上市公開說明書卻面臨
中國證監會諸多質問,包括,如此龐大的公司正式員工竟然只有42人。
京滬高鐵貫通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全長1,318
公里,2008年4月18日動工興建,2011年6月30日即全線通車。京滬高鐵公司前董事長蔡慶
華早前曾在《人民鐵道》撰文稱,京滬高鐵2014年第3季即轉虧為盈。
通車三年就獲利,之後還能年年大賺,讓京滬高鐵成為全球高鐵營運奇蹟。今年10月22日
,京滬高鐵正式提出上市申請。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訊息,京滬高鐵預計發行股份占發行後
總股本的15%,北京經濟日報估算,最高募資規模可望突破人民幣350億元(約新台幣
1,500億元)。
據中國基金報報導,京滬高鐵11月4日已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公司招股書的反饋意見。證
監會質疑,京滬高鐵是中國最繁忙高鐵線路,一年發送旅客近2億人次,但招股書卻顯示
京滬高鐵只有67名員工,其中25人還是借調。
報導稱,京滬高鐵總資產達人民幣1,871億元,只有67名員工,等於人均管理資產近人民
幣28億元(約新台幣120億元)。
證監會因此詢問京滬高鐵,將主營業務定位為高鐵旅客運輸是否準確?證監會甚至要求說
明,是否實際上為資產管理公司而非高鐵旅客運輸公司。
中國基金報指出,這是因為京滬高鐵僅擁有高鐵線路、車站等資產,高鐵列車、列車長、
乘務人員均屬鐵路局,高鐵旅客運輸實際上是委託給鐵路局,其營收主要是收取高鐵票款
和收取其他高鐵路線列車使用京滬高鐵路線的「過路費」,兩者約各占50%。
報導稱,儘管從財報看,京滬高鐵營收和獲利都不錯。今年前三季,營收達人民幣250.02
億元,淨利潤95.2億元。但收入約50%來自關聯方,成本更有60%左右來自關聯方的鐵路局
。
京滬高鐵委託鐵路局協助旅客運輸,主要是委託北京鐵路局、濟南鐵路局、上海鐵路局,
但北京鐵路局和濟南鐵路局者去年分別虧損人民幣61.39億元、6.72億元。
證監會也關切,京滬高鐵與計畫興建的京滬高鐵二線未來競爭關係。證監會提問,「公司
現有業務目前是否已基本達到飽和狀態,未來增長空間是否已相對有限?」「京滬高鐵二
線是否可能對現有業務形成重大同業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