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tr1500 (小乖)》之銘言:
: 最近有空的時間會看一下張愛玲的紅樓夢靨
: 裡面有節錄不少脂硯齋的脂批
: 發現脂硯齋滿常寫錯字的 音誤、形誤都有
: 想起之前上歐麗娟老師的課 歐老師也曾說脂硯齋常常寫錯字
: 有沒有板友對於這個問題有想法呢
: 我個人是覺得滿有趣的:p
: 之前看了高陽寫曹李二家、史景遷寫曹寅和康熙的書
: 也爬了板上的文 還滿贊同寶玉原型、脂硯齋可能是李鼎這個看法
: 而紅樓夢並非寫李家的故事 而是有故事人物的原型不斷增刪修改
: 甚至有加入作者其他創作(例如風月寶鑑)形成現在前八十回的模樣
: 因為脂硯齋可能是李鼎的前提 讓我對脂硯齋的錯字更加好奇:p
: 希望有板友可以一起討論:)
我說一點想法。
所謂的「錯字」問題上,古人所用的字和我們用的字不太一樣。
事實上如果你現今我們所說的正確字,也歷經了許多次大幅度的變化。
譬如民國初年很多作者都把「底」=「的」
(如果你看許地山的落花生,好像就有這樣的狀況),
或者把「祇」=「只」。
但現在底就是底,的就是的,只、祇也不通用了。
所以現在我們說的音誤形誤,當時未必。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會出現錯誤的原因,
在於現今的紅樓夢不管是文本或批注,
都不是原本曹雪芹手寫的版本,而是後人傳抄。
以前啊,印刷書還是比較少見的,像這種小說,
都是誰家有一本,其他家就借來抄,難免有手誤的狀況,
還有一種可能是,到了後期,有些人想要用傳抄來賺錢,
最快的傳抄方法怎麼做呢,就是一個人用念的,其他人用手寫,
一人唸,多人寫,速度就快了,但這樣的錯誤率就會更高,
只要抄寫者的程度稍微差一點,各種理解錯誤都可能造成錯字。
所以現在留存的不同版本錯字,或者有些章回名的差異性,
極有可能是當時傳抄時造成的錯誤。
因此其實很多研究學者都把研究工作放在比對上,
試圖從這些比對中去還原原始版本的樣貌。
(後面講脂硯齋的一段我寫錯了,張冠李戴,
把脂硯齋和畸笏混亂,為了避免誤人,趕緊刪掉。甚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