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耀中/專題報導
義大犀牛今年啟用浮動薪資,多數球員的固定月薪變成股票上上下下,相較之下少了保障
,但除了接受之外,選手還有其他選擇嗎?
浮動薪資以每月表現為依據,打者參考打擊率等數據,相同道理,投手就看自責分率等等
的「帳面數字」。
成績會直接影響「收入」,當選手踏上球場時還能專心嗎?而且棒球的貢獻程度,也不全
然是能夠用數字來衡量。搞不好還會責怪隊友,跑太慢在本壘被觸殺,讓打者少了1分打
點。
目前國內仍以資方獨大,選手往往只能言聽計從,配合球團所頒布的政策。小咖球員更沒
有反抗的本錢,除了在紙上簽名,他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創造出浮動薪資制度、有賞有罰,聽起來感覺很合理,但真的是好辦法嗎?如果是好的,
那又為何沒有其他球隊跟進呢?
前身興農牛時代也曾研擬過浮動薪資,2007年為了拯救戰績,祭出每贏一場加10%薪水、
每輸一場減5%薪水,先不論成效,此舉確確實實影響了當時選手的心情。
http://n.yam.com/nownews/sports/20141029/2014102964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