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不相信專業 義大經營球隊錯誤示範
http://goo.gl/b6B3jl
2016-06-20 13:00
日前義大犀牛隊無預警的釋放出要轉賣不玩職棒的消息,毫無疑問的對票房漸有起色的中華職棒投下最大的震撼彈。儘管在犀牛隊官方新聞稿中,多次表達對於贊助商與球迷的虧欠,但是在日後母企業面對媒體所作出的所有談話中,卻看不出任何一點的愧疚,反倒是表現出對於自己球隊有著極端的厭惡與不滿。
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賠,更何況是經營職棒?當初義聯集團僅以1.3億就從興農集團買下興農牛隊,被當時媒體譽為是「義氣接手」,但是如今看來,義聯集團對外放話所說的冷言冷語,在所有球迷與認真經營的球界人士的眼中,實在是情何以堪。
http://imgur.com/EnSK1Lq
義大犀牛喊出要轉賣球隊,原意是希望球員有警覺性拚戰績,卻反而換來反效果,最近又吞下6連敗。 聯合報系資料照
按照林義守本人的說法,由於對犀牛隊近期戰績陷入谷底的情況無法接受,所以才決定轉賣球隊。然而勝負乃兵家常事,球賽戰況本就瞬息萬變,這也是棒球迷人的所在,如果真只是為了一連串的輸球導致心情鬱悶,甚至是面子掛不住,就此草草決定結束球隊經營,那實在是有違堂堂大企業所該有的胸襟。
義聯集團最高層曾說過,一個企業「要大,才能生存」,這也是為何當初義聯願意投入500億,執行南台灣最大造鎮計畫的義大世界。相較之下對於義大犀牛隊,義聯集團是否持有同樣的決心?相信球迷們從近幾年義大球團的運作就可略知一二。
經營一個龐大的企業不簡單,然而和經營傳統產業不同,想要打造一支職業球團成為一流勁旅更屬不易,更何況在21世紀的當下,國際型大企業都開始檢討自身組織架構的同時,義聯集團依舊是用上個世紀的思維來經營義大球團,特別是臺灣企業固有的傳統模式。
http://imgur.com/SuDKnEC
經營球團並不容易,但義大高層外行領導內行讓問題叢生,成了標準的錯誤示範。 聯合報系資料照
目前世界上許多大型企業,多是放手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大老闆則退居幕後;反觀臺灣時常出現以集團創始人為中心的家族型,或是保皇派企業。這類型企業都是以該集團的老闆為唯一的決策者,再圍繞著一些所謂的「專業經理人」,但這些經理人卻鮮少擁有相關領域的專業,大多是從原集團的內部選出,所以母企業色彩濃厚,但對於所需涉獵的相關領域能否勝任就不得而知,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辦好決策者交代的事務,所以辦事效率極好而且忠誠度極高。而目前在臺灣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屬於此類型,更不用說是在南台灣有龐大事業版圖的義聯集團。
根據瞭解,義聯集團並不是不關心義大球團,而是對球團運作關心過頭,小至1萬新台幣,大至球員薪水簽約金額,都必須要經過繁瑣的公文流程,最後當然都要獲得林義守的首肯才可定案。這雖然能說明母企業對於職棒的用心,對於掌握現金流有一定的把關程序,可是經營球隊絕非紙上談兵,而是需要人性化且與時間賽跑的決策與溝通。而如何找到一個最簡單與快速,且相信專業的決策方式,應該才是義聯集團與義大球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義大能夠讓球隊營運自主化,並且取得更多的自主權與決策權,相信戰績與球迷兩大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
http://imgur.com/hkXot4u
知名企業家林義守創辦義聯集團,他上週表示是因球隊不停連敗讓他看不下去心情差,才喊話想要賣球隊。 聯合報系資料照
過去當義聯集團在興建義大世界時,林義守也是用相同的手法經營,可是就如先前所說,球團經營有其特殊性,A模式的成功並不代表可以套用到B體系,這是現代企業管理學中時常提到的重點。只是在臺灣傳統企業家眼中,複製過去的成功經驗才是唯一的王道。
然而,在職業運動市場內,速度與反應時間是最重要的。球團在應對客戶、球迷,甚至球員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時,會隨著時間點的差異有著顯著的分別。一再錯過時機是義大球團面臨到的最主要問題,因企業內部的層層關卡,使得整體決策牛步,導致行銷方式無法與桃猿,甚至中信兄弟並進,同時也喪失掉吸引球迷的契機。此外集團內集權管理的失利,再加上不信任專業的建言,更是讓原本就本牛步的決策過程雪上加霜。不僅如此,球員簽約上也出現相同的情況,這也是為何義大在市場中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主因。
http://imgur.com/LV1wH8f
犀牛在上半季爭冠時期吞下連敗,總教頭葉君璋願意扛責,但真正的問題卻不一定是在他身上。 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聯盟球隊也出現不少集權管理的例子,最有名的就屬已故洋基隊老闆喬治.史坦布納(George Steinbrenner)。史坦布納愛撒大錢,喜愛插手球團事務,更是無法接受輸球,也因此在他主政期,洋基就換了23名總教練,直到找到托瑞(Joe
Torre)後,洋基才開始有穩定的主帥。不過老喬治雖然對球團實行絕對統御,可是他依舊相信專業,不吝嗇的搜刮市場內最佳的球員與教練,就是因為相信他們的能力。反觀,在義大球團內,決策權都集中至高層,球團應有的專業判斷都因需面臨重重的關卡導致決策胎死腹中,以至球團運作捉襟見肘。也因為隔著層層的溝通障礙,導致專業人士無法盡情發揮所長,才令義聯集團老闆會以厭惡的心態看待球隊戰績不佳的現況,最終作出兜售球隊的決定。而這樣失敗的例子,未來想接手義大球團的企業必須以此為戒。
/D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