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剛才在看街景地圖
這是台北的道路
https://i.imgur.com/flSiAg4.jpg
這是高雄的道路
https://i.imgur.com/vofvGOA.jpg
好像高雄的車道比較寬?
可是台北的枕木紋的距離好像比較大
請問哪裡可以看各縣市車道的寬度
謝謝
一樣吧 應該是遠近的關係吧 上面的小貨車離路口6個白虛線 下面的只有4個 看起來會比較大 看斑馬線也是大概3個白色部分加2個半的黑色部分
作者:
newasus (我是蘿莉控我自豪)
2023-02-10 23:05:00就算是同一個縣市的市區道路也都不一定一樣了
auction88大,雖然台中的人行道一直都很欠鞭,但你那張圖沒有行人穿越線,不是因為那個英才公益路口改設天橋嗎?橫在圖上方好大一截欸
市區車道常見2.6到3米寬,但台灣有時會在市區出現高速公路那種3.5到3.75米寬的車道
高雄市很大,比較市區或大馬路因為車流量比較大,最近幾年可能有重鋪柏油,重鋪後劃設的枕木線節距(pitch)改為1米,如果是10年以上沒重鋪柏油的路段,枕木線通常不會重畫,之前的節距沒有規定,通常畫的比現在的密很多,可能原po看到的是這種舊的枕木線
日本明明跟台灣一樣地狹人稠,舊市區的道路也不寬,卻能設計魔術大空間,已羨慕…台灣幾時才能追趕上人家?
有天橋有地下道 那是正常人可以走就算這個路口你繞了 下個台灣大道也是沒斑馬線上個路口也是沒有 都要繞一圈騎樓虛設吧 只能走馬路
蛤? 一條英才路草悟-英才公園 人無法直線走。我要繞三次還不夠喔。 不是沒人行道就是有騎樓但是是沒有一樣真的要自己用腳走過才會知道問題啦要辯等你推著輪椅還是嬰兒車自己走一遍才會知道問題
作者:
hunng5 (阿豪)
2023-02-11 18:28:00日本光是行人道加設欄杆不知贏台灣幾條街了,而且罰則比台灣重,起到有效嚇阻
作者:
pccu0408 (kaozuo1948)
2023-02-11 18:37:00台灣住商混合 人行道加護欄 那些住家車庫的車怎出來日本因為住商分離 商業區不會有車庫 所以全都能弄護欄 而住宅區則都是小巷 不用人行道 沒護欄問題
住家的車庫只是藉口吧。台灣不缺的就是理由。是有多少黃金路段一樓可以當店面月租10萬起跳不租拿來室內停一台車。
作者:
heremattis (We Can Change the World)
2023-02-11 21:00:00哎...台灣道路規劃還在幼稚園程度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23-02-12 00:33:00哪些地方不作店面而作車庫?請看透天較多的地方
以54樓那張街景為例,反正本來就是雙向各一線,直接把兩側路肩及機車道做成實體人行道及避車彎就好,除了在幾個重要路口,需要事先和緩地把避車彎退縮掉,引導車流向外偏移,才能設置偏心式左轉道。
作者:
hakkiene (努力中~~~|||~~~)
2023-02-13 13:24:00台灣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 大家一起亂畫
作者: Talfking (笨龍) 2023-02-13 14:30:00
你有想過劃設人行道緊鄰的就是住家阿
住家進出車庫都要經過人行道 道磚都被壓假的車庫要開向中庭 才不會去壓前門的人行道中庭或後巷 總之房子面向熱鬧道路就應該佈設人行道、開店做生意 不適合當自家車庫(附和樓上a大看法)
我認真回 ,你們只是路過偶爾經過我家就要人行道給你走。政府要在公有地蓋人行道還得經過居民同意。 政府硬幹要做。居民反對也沒用。而且真的你屋內只為了停一台車。政府也必須把人行道下降給你進出。但很可惜的是,面大馬不包含騎樓跟違建 把一樓當停車用的屋主,在台灣實在稀有動物。
台灣最常見的住商混合狹長透天厝,哪來的中庭跟後門…可把在人行道上行駛機動車輛列為「一次就吊照」的嚴重違規,配合台灣爛很久的住家正門一樓車庫,下降人行道緣石,總比缺乏規範,民間隨便亂做的各式斜坡來得好。當人行道真正普及,毀譽參半的騎樓也就功成身退了。話說道磚被壓假的沒差啊,用水泥鋪面搭配紅磚粉或紅色粉末顏料,全國統一樣式,不就省事又好用,沒人規定非貴鬆鬆的磚不用吧…
作者: Talfking (笨龍) 2023-02-15 03:59:00
我們這邊就是車庫前面還是一段人行道阿,停車場也是如此。 當初弄人行道討論車庫出口斜坡還搞出說不然就開車經過人行道在回你們家阿很多時候地方上面碰到的情況又是不一樣了
不幸的是,台灣絕大多數情形都不是樓上那種合法車庫,除了少數乖乖停進自家一樓的,另一種是3/4車身停騎樓,1/4車身含前懸占用人行道或外車道的低能…台灣可能需要立法規範私設斜坡,不大可能完全禁止,但明文規範坡度,例如坡頂與坡底兩點間之連線,其與絕對水平線之夾角不得小於45度,規則寫清楚至少不再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