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被 cue 了,就佔個版面點評一下。
後面會提供下一個季度的訓練方向,希望也能對其他板友有幫助。
: 基礎期:4月-8月中
: 跑次數到每週4-5次。5、6月都因為不同原因連續休息,不然原本期望是每個月增加30k左
: 右,幸好7月直接到176k還承受的住。
: 速度訓練:8月底-起跑前一週
: 8月底-9月天氣變熱又開始跑間歇,中間出國,遇到下大雨或操場濕滑的時候就把間歇換
: 成輕鬆跑代替,結果配速5:00的1200m以下的短間歇只進行2次,而且每次都跑得很辛苦,
: 但tempo跟long都還能跟上課表。9月底氣溫稍微下降並開始配速5:34的長間歇,發現可以
: 用5:20完成課表(差不多是目標350的配速),16k的tempo也都能輕鬆完成(pace5:35-5:40)
: 。但長跑部分不太順利,3次27k的練習只完成1次,另外兩次分別只跑了20k跟24.5k,這
: 讓我對是否能完賽產生很大的懷疑,因為這很明顯是耐力不足的問題,不是短時間能改善
: 沒想到在比賽前10天我的膝蓋中了一箭…練完最後一次間歇的第二天,與5月類似的膝蓋
從你的訓練來看,達成度有一點勉強。基礎期沒跟上、連帶當然會影響進展期、甚至是
巔峰期的訓練。跑步訓練就像是疊金字塔,下面沒有花時間搭好,硬蓋就是會搖搖晃晃的
。值得稱讚的點在於你很努力要重新跟上,不過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個人建議退後一步好
好思考是不是把時間拉長、或者標準訂低一點。達成度永遠比課表的速度或長度重要。
: 比賽日
: 20km 27:50
: 半程 2:01:13
: 25km 28:45
: 30km 27:56
: 35km 28:13
: 40km 28:56
: 42.195km 4:01:13 (晶片時間)
: 4:22:29 (大會時間)
既然是初馬,自然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像是一開始出發的時間、中間配速的感覺,
或是像是你說的,加速會不會爆掉這種,都是可以透過練習甚至比賽慢慢學起來的。
初馬能跑 Neg. Split 我覺得很屌,至於最後多一分鐘,坦白說除非你就打算跑這一場了
,不然在意這個幹嘛?跑一場成功執行的比賽,不是更值得高興嗎?
: 1. 後半程剛好2小時完成,整體來說就是前2公里慢的部分沒辦法在後面追回來,當然也
: 不能保證如果一開始就直接5:40後面不會爆掉。
: 2. 同時過終點的好像都是EFG組的跑者,從起跑到終點沿途超越13000人,不停超車的感覺
: 真的很差啊...
: 3. 賽事全程溫度都相當舒服(大概12-17度),跑開之後只穿背心跟短褲剛好不會冷
: 4. 跑步當下除了最後大腿緊繃外沒有其他的不適,包含賽前的膝蓋問題也沒有發生
: 其他心得
: 1. 運動後水分補充
: 平常練跑時間是晚上9點半之後,7月有一陣子訓練後會睡不好,有懷疑過是否是過度訓練
: ,直到有一次練跑前後都量體重才發現是運動後水喝得不夠造成的。跑1-1.5小時會減輕2
: 公斤左右,大約是6馬克杯的水,沒刻意喝其實很容易少喝,之後練跑前後都會量體重,
: 盡量在睡前把減少的重量喝回來。(這樣很粗糙,減少的不全是水分,但這樣操作比較簡
: 單)
這個觀察滿正確的,我跑完長跑一般也至少會掉一公斤,回家就是先喝爆不解釋
: 2. 運動後放鬆
: 跑量少的時候還不這麼覺得,跑完隨便滾5分鐘就收工了,但當一個月超過150k之後各種
: 酸痛都出現了,認真放鬆對恢復真的有幫助
: 3. 長跑練習失敗的原因
: 這是賽後才發現的,儘管有帶水進行練習,但受限於能攜帶的水量,每2.5k才喝一口,正
: 式比賽則是每2.5k喝一小杯,再考慮練跑時氣溫都偏高,水分補充嚴重不足
夏天練跑這點就是比較麻煩。我有時候會直接停在原地喝個 10 秒,這種的可以停表,
不需要對自己這麼嚴苛。
: 4. 目標設定
: 10月看到冠軍選手初馬順利破4,再看了她的課表
: 咦~她練的配速怎麼跟我不一樣...這根本是目標350的課表啊...
: 賽前訂訓練計畫時我其實把書上415、400、350三組的訓練配速都換算公里制來參考,但
: 實際訓練還是以400的配速為主,到後期也沒有嘗試往350邁進
: 傻傻的練400課表就想破4真的太天真了(賽後看著成績上追不回來的1分多鐘感觸特別深)
選手的課表不是 350 啦。我先前就說過了,她的目標就是在「不完美」的條件下還是能
SUB4. 所以往 355 去靠是正常的,最後跑出成績,就是執行徹底的好成果。
跑過馬拉松你也知道路線不是操場那麼平,更不會只有 42.195 公里。所以即使是我練
課表也都會比預期配速稍微高一點點,因為練剛好,只要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是不達標。
而比賽是很少有 100 分的狀況的。
: 最後想問一下,如果接下來的目標是明年年底sub330,這一年的時間建議怎麼安排?
: 先開始練一個350的週期再看情況調整? 還是有其他的建議做法?
這問題我才剛答過別人。簡而言之,畫太大的週期 (>20週) 容易迷失方向。就像基礎期
打很長,但終究需要磨速度,不然空有超好的耐力意義也不是特別大。
我建議在現在到年底,可以安排小型的賽事,不一定要是全馬,可能半馬比較適合。然後
用練習全馬的心態,去順順比半馬,理想情況你會跑到 SUB145 而毫不費力,或者全
力跑,可以跑出 140 左右的成績。
比賽太多不好,但是完全不比賽,也容易上場會失常。我個人不建議練超過 20 週的課表
,除非能夠很客觀地評估自己的進步標準,然後作為下一個週期的參考。不然對一般人來
說,方法很簡單,就是去比賽。
重點就是要設 check point, 確定自己進步到哪裡。檢測的方式包括自測、比賽、或者跑
一個具有代表性的 workout.
學習訓練跟學習比賽一樣重要,自己多花點心思想想,訓練其實很好玩的。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