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博士的跑步秘笈
第六章-加速原理:創造大輪&加快轉速
清楚了第四、五章模擬輪的概念與位置,
接下來,得先從你目前能力可掌握的輪開始練習。
透過穿戴裝置,找出你平時跑步時的步幅,
套進第四章-第15點的公式-r=3*步幅/2π,得到模擬輪的半徑r。
若以每步幅100cm計算,可得出r=47.75cm。
此時模擬輪的輪心位置大約在膝蓋上方大腿處。
然後大致比劃一下這個模擬輪的A、B、C點及時鐘座標六點鐘&兩點鐘的位置。
有了這具象、明確大小的輪,就可開始來模仿,
看怎麼把前幾章模擬輪的要求,精準地做到做好,還能持久。
這讓教練與選手,可以很清楚思考訓練的安排,
並有明確的標準去比較訓練前後的差異。
想要跑得更快,有兩個努力方向,
一個是維持轉速下,去創造更大的模擬輪;
另一個就是維持一樣半徑的輪,但設法讓輪轉得更快(增加轉速)。
一、創造更大的輪:
想創造更大模擬輪的方法有很多,
包含強化肌力(拉起速度快、支撐穩定等)、增加髖關節活動度、收腿的方向正確……。
二、讓轉速更快:
觸地反應短(感知)、肌腱彈性、收腿速度、避免多餘用力、腳掌落下的時機掌握……。
創造大輪與讓輪轉更快,這兩個努力方向是會互相影響且得搭配的。
創造大輪同時可能會造成轉速降低,
轉速求快也可能會讓輪徑變小;
同時做大輪又催轉速,則可能讓身心負荷過大無法長久。
於是訓練的意義,就是在這些過程中修正調整,不斷朝更大、轉更快的方向努力。
跑者能做出最大的輪是有極限的,而且跟身材有關。
這個極限是當身體重心與模擬輪心合一時。
於是天生重心較高的人在模擬大輪上有優勢。
但個矮的跑者也別氣餒,
高個跑者若想做出接近自己極限的大輪時,經常會伴隨損失轉速,
兩個變因一來一往中和的結果,可能不會選擇做出這樣大的輪。
反之矮個跑者在模擬出接近自己極限的輪時,較高個容易維持高轉速,
在中和結果後,其最適輪徑與轉速並不見得會輸給高個。
另外跑步教練時常會提到Run Tall的感覺,提醒選手重心要維持住,其道理就在此。
若身體重心下降,能做的模擬輪大小會被壓縮,往前進的步幅會減少。
你會發現許多跑步訓練的基本動作,
就是在練習移動過程中怎麼維持住身體重心的高度。
在許多跑步書都曾提到,
根據統計觀察,步頻180似乎是中長距離跑步的理想步頻。
步頻180若套進模擬輪的模型,
一分鐘180步代表的是每秒3步,也就是模擬輪轉動一圈A->B->C->A剛好是1秒鐘。
一秒鐘一圈的頻率,是巧合嗎?
假博士倒是認為,這或許是身在地球的我們,對時間感最舒服的節奏。
當然我轉一圈若不用1秒鐘是不是可以跑更快?
根據模型推論確實是如此;
但轉速加快的同時,你仍得維持模擬輪這個輪徑,
都得做到落地時,三點(著地點、輪心、身體重心)與地面成垂直線。
若做不到或無法持續後面這些條件,結果經常是得不償失,
假博士建議轉速可控制在步頻180~190之間。
另外若是轉速太過(200以上),心臟負荷通常會受不了,無法持續。
(短跑比賽時間短還可以。)
若是步頻太慢(低於170)(模擬輪轉速太慢),著地時身體重心很容易落在著地點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