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
曹操可能重視過很多人﹐以不同的的形式體現。但是最終其他人都沒能成勢。
於是史書就不記錄了。
類似的﹐經常有一些記載說某件事之前某個人就說會如何如何﹐時候發現還真讓他
說準了。什麼二士入川無一能還之類的。乍看之下很神。但實際上在事前對此評論的人
有千萬﹐各有各的說法。而寫書寫史的人都是事後才寫的﹐選一個正好預言對了的人
的話拿來配合寫總會找得到。
所以﹐一個人預言成功不難﹐難在總預言成功。史書僅僅從中挑選預言成功的來寫﹐
隨也不能說是編造﹐但也是一種典型的有意為之的篩選。讀史要想到就算寫的都是真的
也存在這種經過篩選的可能。如果將其視為全部而忽略了篩選過的可能情況﹐就會在此
基礎上得出一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結論。
※ 引述《yinren (?忍)》之銘言:
: 以前看三國演義里曹操很看重劉備,還覺得那是小說家言,但是後來看三國志和一些其他
: 的古籍,發現這些書里曹操也一直把劉備當成自己最大的對手,個人覺得劉備在入川前的
: 表現非常平庸啊,即使在赤壁,也主要是靠孫權的力量才打敗曹操,為何曹操卻這麼看重
: 劉備呢?
: 三國志
: 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 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耳」
: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于地。